清早,山邊來的風叫醒了睡夢中的莊稼人,時值金秋,萬物豐收處又迎來新一輪播種,陽光灑滿農家小院,白墻青瓦間,金黃的玉米曬了一地“秋”,與青山遠黛相映成輝。
“小溪清清,流下山岡……鳥語花香,滿園芬芳……美麗鄉村,可愛的家鄉,一天天美麗,一天天興旺……”優美的歌聲唱着當下的生活,鄉村之美,見人見物。錦繡山河,秀美如斯。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從美麗鄉村到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對鄉村建設內涵和目標的進一步豐富和拓展。鄉村建設既要見物,也要見人,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蘊藏着現代鄉村生活的新願景,也蘊含着人們對創造美好生活的奮鬥決心……
拓寬鄉村“産業路” 農民增收更多元
近日,在黔南州貴定縣山王果5G智慧工廠內,刺梨種植大戶和各地經銷商們齊聚一堂,當天50余名果農現場領取現金500余萬元,沉甸甸的百元大鈔捧在手中,是對果農一年來辛苦付出的肯定,更是刺梨産業近年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助推鄉村産業蓬勃發展的見證。
喜悅的歡呼此起彼伏,現場山王果集團負責人感慨地説:“今年,山王果集團第一次收果量突破1萬噸,合作的刺梨面積達6萬畝,數萬果農因種植刺梨實現增收……”
讓農民就地過上幸福生活,讓家門口的土地增收,産業發展至關重要。
不僅是刺梨,近年來,全省12個農業優勢特色産業不斷做大做強,以及各地特色産業層出不窮,成為鄉村發展的引擎,讓農業産業朝着更寬領域、更大空間探索,實現了農民增收的多元化。
放眼各地,曾經貧困的小山村如今也發生了大改變,在年初農業農村部公布的2022年全國鄉村特色産業“億元村”名單中,貴州6個村榜上有名。玉屏自治縣田衝村村民依託種糧種出了“億元村”,思南縣周寨村紅薯變成了“金疙瘩”,平壩區二官村和高田村,一根蔥和一棵菜為兩村帶來了巨大財富,鳳岡縣田壩社區一片茶葉變身“金葉子”,修文縣平灘村,獼猴桃變身“致富果”……
一直以來,産業振興都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當種地不僅止於溫飽,當農業産業“接二連三”,産業有了奔頭,農村也留住了人,更多新時代青年投身家鄉,掀起建設家鄉的熱潮,和美鄉村的盛景也在奮鬥中不斷迸發出新色彩。
美麗鄉村展新貌 精神家園更富足
回收垃圾兌商品,近日,在修文縣龍場街道沙溪村,掀起了一場垃圾回收兌換商品的熱潮。
“瓶瓶罐罐、紙箱、廢鐵,以前這些東西扔了可惜,放在家裏又影響衞生,現在好了,都可以拿到商店來兌換日常用品。”村民竇開富提着大包小包的回收物朝着沙溪村的可回收垃圾兌換商店走去,他樂呵呵地告訴記者,現在家裏用的洗髮水、香皂都是商店兌換來的,這次他要去挑些新産品。
隨着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的進一步推動,沙溪村的環境也得到了進一步改善,在街頭巷尾,村民們自發地清理起垃圾,自覺地樹立起垃圾分類的意識。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硬體”要實,“軟體”要足。在沙溪村黨支部書記朱錫峰看來,這是多方共贏的好事,他説:“現在我們農村環境不一樣了,路路暢通,房屋嶄新,不僅從遠處看亮堂堂,走進了也要保證乾淨整潔。村民不僅能增強意識,並以此兌換商品,垃圾治理的後續工作也能更好開展。”
和美鄉村,在“和”與“美”上做文章,不僅要塑形,還要鑄魂。今年以來,貴州大力實施美麗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程,從農村廁所革命到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處理上都迎來了大提升。
與此同時,全省各地“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的專項行動也在深入實施,文明新風吹進心田,人們的生活也更加有滋有味。
織金縣群建村,“垃圾當鋪”玩出了新風尚;丹寨縣馬寨村,“婦女帶家庭”成為環境治理的良方;黎平縣龍額村,草根老年義務巡查隊成為環境衞生的“保護神”……
處處有新招,村村有新貌。富了口袋的同時,農民的現代意識和發展意識正在增強,腦袋也跟着“富”了起來。
山村儘是大舞& 各美其美更豐盈
駛過紅楓湖大橋,穿過滿是櫻花樹林的山坡,在一座石橋的對岸,記者走進了位於清鎮市紅楓湖鎮右二村的“蒙德里安小鎮”,潔白的外墻,藍色的屋頂,紅黃藍的幾何抽象畫,是這裡的主要元素,站在右二村村委會的橋頭,波光粼粼的湖面倒映出整個“小鎮”,宛若身在“聖托裏尼”。
近年來,隨着“蒙德里安小鎮”的打造,右二村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人流量,春夏旺季僅周末便有萬餘人涌入這個小村莊游玩打卡,從咖啡廳到精品民宿,再到露營基地,依託這美麗山水,村民的收入渠道也在不斷拓寬。
新農村,有新面貌。從“村BA”“村超”的火爆不難看出,鄉村游為農村帶來了巨大的消費力。不久前中國農民體育協會公布,全國和美鄉村籃球大賽“村BA”總決賽,將於10月25日在&江縣&盤村舉行,收到喜訊,村裏經營小商鋪的村民紛紛進城置辦貨物。
為了讓“村BA”帶火當地經濟,&盤村借助“村BA”打造苗族文化旅游體驗示範村,開展“研學旅游”,帶領村民發展民宿、農家樂,搭建攤位助農增收。數據顯示,自去年“村BA”出圈以來,&盤村所在的&盤鄉就接待了游客80余萬人次,拉動&盤鄉餐飲等行業消費超8000萬元,實現旅游綜合收入超9500萬元。
一業興,則百業興。在貴州山鄉間,星羅棋佈特色各異的村寨,為鄉村旅游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如今,走進新農村,到處生機勃勃,農民過上了現代化生活,農業走向現代化生産,農村現代治理能力越來越強。隨着鄉村振興的推進,如今的廣大鄉村,既有騎牛追蝶、牧童唱晚的鄉野童趣,也有小樓雅座聽風看雨的愜意,五彩斑斕的新景新事裝點着鄉村,繪就了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新畫卷。(記者 梁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