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一屆六次全會提出,要提質工業園區,做好園區規劃、建設、招商、服務等工作,並拓寬開放通道,打造區域空港貨運大通關基地、區域航空樞紐和客貨集散地,加快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建設,完善多元化航空物流服務。
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的空港區位優勢,為發展物流産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從2016年第一家物流企業簽約入駐開始,經過近7年的發展,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臨空現代物流園內已匯集順豐、圓通、菜鳥、茅&、車夫網、博凱等14家知名物流企業,形成了一個佔地6000余畝的臨空物流集聚區,物流産業初具規模。
在圓通貴州省級分撥中心(貴州圓通智創園)的單體倉庫前,貨車等待卸貨。
從無到有:物流産業因港而生
作為港口碼頭的升級版,航空港成為地方城市布局對外開放的重要堡壘。
2014年,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獲批成立。2015年,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總規獲批,確定“一核四區、內外雙環、綠網融城”的空間結構,臨空現代物流園就規劃在空港核心區的南部。
成立之初,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知名度不高,雖然規劃有物流園區,但一直沒有物流企業入駐。2016年,聽聞順豐正在貴州考察、準備在貴州投資建設物流園區後,經濟區主動出擊,邀請順豐考察團到臨空現代物流園考察。
“通過現場考察,順豐考察團認為,經濟區物流園區的交通區位不錯,不僅離機場近,離老城區也近,最終決定落地雙龍,成為入駐臨空現代物流園的第一家物流企業。”經濟區經濟發展局服務業處處長畢然説。
雙龍航空港經濟區臨空現代物流園的交通區位優勢逐漸被更多企業認同。“當時我們來看了之後發現,這裡既有城市快速路,又有高速公路和鐵路,旁邊就是機場,離貨運東站也不遠,這樣的交通條件對於發展物流産業來説太方便了。更何況,經濟區還為入駐企業提供了各方面的支持。”貴州博凱物流園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佘華説,最後,他們前後謀劃考察兩年的項目,到雙龍航空港經濟區,僅一個月就定了下來。
如今的雙龍航空港經濟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不僅坐擁全省唯一的國家4E級空港,還初步形成以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為核心,涵蓋高鐵、軌道交通、快鐵、高速公路等立體化多式聯運的交通網絡格局和“六橫四縱、內外雙環、多點連接”的空港城市快速路網體系。
此外,雙龍航空港經濟區加快推進物流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推動區位優勢向産業優勢轉化。陸續&&招商引資十條措施、工業倍增十條政策以及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十條措施,在手續辦理、稅收、人才等方面為經濟區物流産業發展提供強力支撐。而“1+N+1”領導包保工作機制,則為經濟區物流企業創造了便捷的“綠色通道”。經濟區所有已建、在建和擬建的物流項目,都有經濟區管委會的一名領導和一名縣級幹部以及若干部門的專業人員負責提供包保服務。
正是在這樣良好的營商環境下,貴州博凱物流園簽約後,僅用14個月便建成投運,成為臨空現代物流園第一個建成投用的物流園項目。
因港而生,因港而興。2019年,隨着寶灣智慧物流園和貴州博凱物流園一期項目建成投運,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的物流産業迎來快速發展。
初具規模:臨空物流集聚區形成
在雙龍航空港經濟區臨空現代物流園數萬平方米的倉庫前,停着整排大型貨運卡車,工人將貨物從車上卸下,貨物通過智能化設備掃描驗收後,由一條條傳輸帶分類存庫或運往下一處流轉地。
工作人員在貴州博凱物流園打包藥物。
作為臨空現代物流園第一個建成投運的物流園項目,貴州博凱物流園的自動化程度已達90%,五層樓的自動化立體庫都有自動輸送線連通,貨品通過系統識別,自動分揀裝載、全鏈路追蹤,並自動流通到相應位置。
據佘華介紹,目前,博凱物流園每天的出貨量在3萬件左右,峰值期可達20萬件,業務量約佔全省醫藥物流的20%。
自2019年投入運營以來,博凱物流園的營收幾乎每年都保持50%以上的增長,到2022年已達5958萬元;合作企業也從2019年投運初期的兩三家發展到80余家。其中,貴州最大的兩家醫藥連鎖企業一樹藥業和一品藥業的倉儲都設在這裡。
“一樹藥業最開始只有貴陽的業務放在園區,後來他們發現,園區資源聚集後,企業的降本效果非常明顯,於是把其他市州的倉庫都取消,全部集中到這裡。”佘華説,醫藥類物資有有效期,各种醫藥類企業聚集在園區後,當大批量醫藥物資需要輪轉時,在園區內就能做到內循環,可大大節省轉運的成本和時間。
也是基於對區位優勢、資源集聚效應和運營能力等方面的考量,貴州省糧食物資儲備局與貴州博凱物流園達成戰略合作,將全省應急醫藥物資的儲備倉庫建在園區。
“目前,我們園區內的企業貨值進出規模一年約100億元左右,二期投運後,未來一兩年內,整個園區的經營規模和醫藥流動産值預計還將翻一番。”佘華説。
離貴州博凱物流園不到5分鐘車程的圓通貴州省級分撥中心(貴州圓通智創園)擁有當前貴州體量最大的一個單體倉庫,面積有10.34萬平方米。
貴州博凱物流園的自動化立體庫。
2022年11月,因場地滿足不了業務發展需要,圓通將省級分撥中心從龍裏搬至雙龍航空港經濟區臨空現代物流園,場地從原來的3萬餘平方米躍升至16萬餘平方米。
記者在這裡看到,除了上下貨點有工人裝卸外,幾乎沒有人工操作,自動化程度非常高。
“搬到臨空現代物流園後,貴州圓通的業務量從原來的每日進出港八九十萬件增加到約150萬件,其中,進港約110萬件,出港約40萬件。”貴州圓通品牌宣傳負責人王夢迪説。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分散到集中。經過近7年的發展,目前,在雙龍航空港經濟區註冊的物流企業已有約15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0家、國家A級物流企業6家,涵蓋快遞物流、倉儲物流、醫藥物流等諸多領域,構建起多元化的物流産業體系,並形成一個佔地6000余畝的臨空物流集聚區。
方興未艾:園區建設如火如荼
初秋時節,在雙龍航空港經濟區臨空現代物流園內,貴州茅&雙龍智慧物流園、菜鳥智慧物流園等多個物流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
其中,貴州茅&雙龍智慧物流園主體已基本建成。這個在建的物流項目,投資約7億元,項目建成投産後,將成為“茅&酒類産品”戰略儲備中心及全國分撥、中轉配送中心。
毗鄰貴州茅&雙龍智慧物流園的是菜鳥智慧物流園工地,目前,該工地每天有400多名工人作業,預計明年4月竣工投産。
據菜鳥貴陽雙龍項目負責人漆光明介紹,該項目佔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自去年6月開工建設以來,已投入近4億元,擬依託阿里巴巴的&&及菜鳥的智慧産品力量,打造成一個現代化、智慧化、標杆化的物流園項目,成為菜鳥在整個貴州的物流樞紐,面向全省、輻射西南。
“未來,貴州將有更多貨品通過航空貨運分撥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漆光明&&,菜鳥提前布局雙龍,首先看中的就是雙龍的空港區位優勢。
工作人員在圓通貴州省級分撥中心(貴州圓通智創園)分揀包裹。
目前,雙龍航空港經濟區臨空現代物流園開工在建的物流項目共有6個,總投資24.5億元,累計完成投資額16.8億元。其中,貴州茅&雙龍智慧物流園、菜鳥智慧物流園、車夫網國際空港物流中心、貴州博凱物流園(二期)等5個項目預計今年底或明年初建成投用,貴州圓通智創園(二期)等一批項目擬於年內開工建設。
“近年來,貴州出港貨運量正在逐步增加,進出港比例從最初的10:1逐步增長到10:4左右。等貴州的貨運量達到一定規模,我們將逐步開通貴陽到全國乃至境外的貨運航班航線。”王夢迪&&,黔貨出山正當時,圓通十分看好雙龍航空港經濟區航空物流的發展前景。
來自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經濟發展局的一組數據顯示,2023年1至8月,雙龍航空港經濟區10家規上物流企業共完成營收4.25億元,同比增長43%;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貨郵吞吐量達到5.66萬噸。
隨着“一局四中心”逐步建成投用,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的空港口岸功能還將得到進一步完善和豐富,將為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産業鏈上、下游提供口岸物流、分撥配送等一體化服務,大大提高貨物的通關效率,降低企業的生産物流成本,促進區域經濟向外向型經濟轉型升級,加速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物流經濟的發展。
在着力打造東部航空偏好型物流園的基礎上,目前,雙龍航空港經濟區正在加快申報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若申報成功,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的物流基礎設施、樞紐能力、企業綜合物流服務能力和核心競爭力都將進一步提升,物流産業將進一步聚集。(劉傳海 丁明雪 楊源/ 文 徐其飛 /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