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岑鞏: “田間冰箱”助“菌”遠走高飛-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資訊展播>>正文

貴州岑鞏: “田間冰箱”助“菌”遠走高飛

2023-09-21 18:06:18  來源:岑鞏縣融媒體中心

  10萬棒平菇忙著採收、100畝羊肚菌忙著播種、30萬棒木耳正在擺放菌棒、70萬棒香菇正在養菌......這些天,貴州省岑鞏縣水尾鎮新場村合作社忙得不可開交。

岑鞏縣水尾鎮新場村食用菌基地,工人在擺放黑木耳菌棒。(周燕 攝)

  “菌菇是我們村合作社的主導産業,通過提前找好銷路,産出的菌菇主要銷往湖南、浙江、福建等地,我們只管種好管好就行了。”新場村黨支部書記、村合作社負責人黃俊榜介紹,村合作社種植的黑木耳、羊肚菌主要以幹品銷售為主,平菇和香菇則根據市場需求,實行鮮菇、幹菇分類銷售。目前,新場村已成為全縣重要的菌菇生産基地,全村食用菌生産規模佔全縣70%左右,食用菌對外銷售率達95%左右,全村以發展食用菌産業為核心,走出強村富民新路子,實現村集體經濟、村民收入“雙增長”。

擺放好的黑木耳菌棒。(周燕 攝)

  聚焦農産品保鮮難、烘幹難、運輸難、銷售難等民生痛點和現代農業堵點,近年來,岑鞏縣搭乘國家“田頭冷庫”項目建設東風,通過在田間地頭建設集“源頭保鮮+産地儲存+産後加工+物流配送”等于一體的中小型倉儲設施,大大提升農産品産地商品化處理和錯峰銷售能力,搭建起産地與市場的橋梁,打通農産品出村進城的“大通道”。

岑鞏縣水尾鎮新場村黨支部書記黃俊榜(左)介紹存放在冷庫的平菇品相。(周燕 攝)

  借助東西部協作幫扶資源,新場村共建設了210個食用菌大棚、3座冷庫、1個烘烤房、一座食用菌制棒和深加工廠房,全村逐步構建起了食用菌“産加銷”一體化經營模式,實現了菌菇集中採收、就地存儲保鮮、錯峰靈活銷售、跨區域配送,為菌菇插上了“遠走高飛”的翅膀。

岑鞏縣水尾鎮新場村的産地冷庫。(周燕 攝)

  “以前沒有産地冷庫,當天採摘的菌菇要當天銷售,否則就會壞掉。現在,採摘的鮮菇通過冷庫2—8度固定溫度的保鮮儲藏,不僅可存放半個月左右,還能有效保證菌菇的品質品相。”黃俊榜介紹,3座冷庫總容量3700多立方米,可以滿足10噸以上鮮品的冷藏保鮮需求;1座烘烤房1天可以烘烤果蔬和菌類鮮品一萬斤。産地冷藏保鮮及烘烤設施建設工程,從源頭上解決了農産品出村進城“最初一公里”問題,為産業規模化、集聚化發展創造了條件。

新場村合作社採收的平菇。(周燕 攝)

  聚焦增強主導産業全産業鏈優勢,按照“建基地、延鏈條、聚集群”的總要求,新場村以“黨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模式自建市場主體,打通食用菌生産銷售全産業鏈,不斷推動産業提質擴量增效,讓群眾在多環節就業增收,夯實了鄉村振興基礎。

  “菌棒培育生産、種植管護、加工銷售都由村合作社負責,這樣既可以降低生産成本,又可以帶動更多人就業。”黃俊榜介紹,新場村的香菇、平菇、木耳、羊肚菌“四菌子”年帶動務工10000余人次,共需支付工人工資100萬元以上。

  “到食用菌基地務工一般是80元一天,要加班的話,工錢按每小時10元計算。”新場村村民黃樹香在村合作社工作了3年,通過制作菌棒、菌棒刺孔、擺放菌棒、菌菇採收等,黃樹香在家門口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岑鞏縣水尾鎮新場村食用菌基地。(沈啟照 攝)

  目前,新場村以食用菌産業為紐帶,帶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500畝、發展水稻制種1200畝,形成了“一主導多特色”的多元産業發展新格局,不斷築牢産業支撐“壓艙石”。

  “‘産地冷庫’項目讓農産品生産、加工和銷售都有了更多保障。”黃俊榜介紹,下一步,將依托産地冷庫項目資源優勢,在用好農産品産地初加工設施的基礎上,著力打好延鏈補鏈強鏈“組合拳”,加快提升農特産品精深加工“硬本領”,讓農産品有“身份”, 促進實現多元化、多渠道銷售,進一步提高産品附加值,推動農業産業步入高品質發展的軌道。(周燕 沈啟照 程雪華)

[責任編輯:王雪松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