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力推進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發展——
工業“智”造 突圍有道

8月31日,位於銅仁市萬山區的萬仁新能源汽車生産車間,工人正在加緊生産、趕制訂單。 近年來,該公司加大創新升級力度,將機械智能化應用在生産中,不斷推動工業製造綠色化、智能化發展,助推産業提質增效。記者 楊濤 攝
近日,習水縣木擔壩煤礦首個掘進工作面防爆柴油機單軌吊機車輔助運輸系統投入使用。通過車間裏的一塊塊電子屏幕,實現了對數據集成、處理、故障診斷及管理,並可以預設、執行更高效的生産方案。一線操作工人不禁驚嘆科技帶來的巨大改變。
智能化是産業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之一。貴州通過推動傳統工業企業積極融入大數據發展戰略,依靠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雙輪驅動”,在重點領域加快數字技術創新應用。
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進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發展,以“六大産業基地”建設為牽引,着力構建富有貴州特色、在國家産業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現代化産業體系。
圍繞數字賦能工業助推高質量發展,貴州持續以數字化轉型為主攻方向,以十大工業細分場景創新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為突破口,激發數據要素作用,培育跨界融合生態,提升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度。
政企協同 探索發展新路徑
“傳統産業如何向智能化轉型,不僅是企業內部的問題,更要面向行業,開拓新興細分領域,並在其中提升市場佔有率。”貴州航天控制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控制)副總經理潘積文對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深有體會。
作為一家以高端裝備製造為主業的企業,航天控制主要通過智慧企業建設和數字化系統工程建設兩個方面實現轉型升級。
“我們重點開展數字化科研生産管理以及設計、試驗、生産、保障、平台工具等方面的建設和應用。針對規模、生産工藝複雜度的差別,有不同的數字化考量。”潘積文&&,在各類政策及專項資金的大力支持下,企業分類施策,數字化投入實現價值創造。目前,典型産品在智能加工産線的應用實現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100%,加工效率提升30%以上。其中基於科研生産全流程數字化管理的智慧企業項目被納入《貴州省工業領域數字化轉型優秀案例集》,成為數字化轉型的示範標杆。
被納入優秀案例集的還有習酒集團“5G+數字化工廠”、貴州磷化集團“磷化工工業互聯網賦能與公共服務平台”、貴州輪胎“智能製造示範工廠”等38個典型。他們探索出的行業轉型經驗沉澱和模式推廣,推動更多企業“看樣學樣”,進一步激發實踐積極性。
&&《支持工業領域數字化轉型的若干政策措施》,從企業、區域、生態等多個角度,系統性加大對工業領域數字化轉型的支持力度;制定實施《全省工業領域數字化改造 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的導向目錄》《貴州省工業領域重點産業數字化轉型路徑》,開展工業領域數字化轉型行動……為推動工業領域數字化轉型取得新成效,貴州充分發揮“政産學研用金”協同作用,通過政府引導,行業、企業和院校共同發力,共建共享“生態圈”,涌現發展新活力。
數實結合 推動數字化轉型
數字化智能化快速賦能實體經濟。貴州眾多工業企業一方面進行賦能創新,改造現有流程;另一方面進行增量創新,開闢新賽道。
貴州傳統優勢産業磷化工為推動“兩化”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創新應用場景。作為業內龍頭的貴州磷化集團,在産業數字化轉型路徑中率先進軍,引領産業生態突圍。
磷化集團布局建設的“磷化工工業互聯網賦能與公共服務平台”,其作用並不局限於助力企業發展。
“依託平台中的數據、業務等中&支撐系統,用戶能獲得需求、採購、交易等個性化業務組件服務。通過標識解析服務接口,能實現全産業鏈企業與其他平台的數據交互,賦能行業重要領域數字應用。開發者中心可為磷化工工業互聯網生態開發者提供良好的創新環境,助力形成磷化工工業互聯網平台服務生態。”磷化集團信息化部主任李顯軍説。
在工業領域,智能製造已成為主流,競爭力持續提升。貴州泰和超硬工具股份有限公司自從進行機器換人“車間革命”後,在智能化生産的加持下,生産效率和産品品質實現雙提升。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今年公司又新增一條全自動的絲錐生産線,産值繼續提升。
貴州航天林泉電機有限公司將5G融合運用到企業網絡建設中,通過構建多個業務板塊的智能化數據上傳渠道,幫助企業提升自動化業務承載能力。僅倉儲管理系統,就讓入出庫周期時間縮短20%,産品合格率整體提升10%。
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成為貴州數字經濟發展和産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為深化智能升級、補齊産業短板,在培育智能製造新模式中厚植産業新優勢,貴州提出今年“兩化”融合發展水平達到55的目標,數字要素的有序流通也將為工業的高質量發展帶來更多可能。
技術創新 向“智”造躍進
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需求“千企千面”,數字化的關鍵點在於提升數據要素的創造力。
貴州國&酒業集團基於長期開展醬酒釀造機理基礎研究,在堅持傳統釀造工藝的同時融合自動化、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新技術,建設了包括農業信息管理系統、機械化制曲生産線、智能化制酒車間及數字智能化酒庫、智能品酒機器人系統等九大系統,打造了國際領先的醬香型白酒智能化釀造平台,産業化應用規模達到基酒年産能10000噸。
據國&酒業集團技術總監盧君介紹,國&以科研帶動智能化釀造系統創新收到顯著成效,按單位産品計,智能釀造車間綜合能耗優於《貴州省釀酒行業生態標準評價體系》單位産品綜合能耗的高分指標,基酒人均年産能提高60%,生産千噸用工比傳統釀造車間減少39%,安全生産水平明顯提升,産品質量更加穩定可控。
貴州省通信産業服務有限公司通過旗下創新研究院自主研發的“智慧園區”系統,實現園區數字信息化和身份識別統一化,提高了園區通行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目前,該公司重點圍繞數據治理、雲原生、物聯網嵌入式開發開展研究應用,在農業、樓宇智能化、消安防火信息化等領域開展科研理論與實踐落地相結合的應用研究。
從製造設備的數字化、虛擬化,到智能工藝和數據驅動的質量控制與實時監控,再到産品設計和用戶體驗的數字化創新,這樣的新變化在貴州工業企業中不斷涌現。
進一步加快智能製造領域創新突破是激發新動能的重要驅動力,貴州持續通過提升創新載體活力、引導産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智能製造創新成果轉化,鼓勵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入,推廣智能製造新技術,加強標準化體系建設。(記者 江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