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山湖區“綠色蝶變” 打開高質量發展新圖景-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觀山湖區“綠色蝶變” 打開高質量發展新圖景

2023-07-16 09:28:53  來源:貴州日報

  “你看看,這碧水,這綠樹,還有這高樓……”

  隨着航拍無人機的不斷爬升,湖泊、青山、樓宇在鏡頭中逐漸匯聚,形成一片綠的汪洋,仿佛一幅巨大的山水油墨畫,令人沉醉。

  從昔日滿地荒蕪的溝坎田野,到如今生態型、園林式、數字化的創新型中心城市……貴陽市觀山湖區巨變的背後,是20餘年不斷地探索前行,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鮮活注腳,是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拔節之聲。

  築牢生態根基夯實底色

  七月盛夏,觀山湖畔。

  每天晚飯過後,家住附近的馬先生都會到觀山湖公園,沿着湖邊慢跑。“我在這裡出生長大,這些年目睹湖岸線越來越長,‘顏值’越來越高。水清了,岸綠了,鳥鳴蟲叫也多起來,周圍的生態越來越好了。”

  此刻正是黃昏,華燈初上,湖水倒映着貴州金融城的座座高樓,交相輝映的燈光在湖面上浮光躍金,成為展現觀山湖區現代大都市形象的一張名片。

  航拍機下,道路綠樹成蔭,車輛川流,串起了山川河流,一幢幢拔地而起的現代建築屹立在湖畔,高低錯落、造型別致、凸顯現代城市風格的金融總部、城市綜合體鑲嵌在兩岸。

  有人形容,這是集“金融+商貿+數字經濟+現代服務業”於一體的湖岸線,更是綠意盎然的湖岸線,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傍水生財,聚集發展。觀山湖區始終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以生態立區,夯實綠色發展底色,將生態文明和“兩山”理念充分融入全區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深入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嚴厲打擊違法排污行為,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讓天更藍、水更清。2022年以來共出動執法人員1725人次,檢查企業1241家次,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12起,處罰金額80.2萬元。

  數據顯示:2022年觀山湖區空氣質量優良率,轄區地表水、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綜合利用處置率、聲環境功能區達標率,自建區以來首次實現“七個100%”、新增城市綠地21萬平方米、建成櫻花園等街邊主題公園7個、完成森林撫育1000畝、森林覆蓋率達45.76%、創新打造觀山湖綠道環線,建成示範段24公里。

  根植生態理念深入人心

  “快看,這是什麼植物?看這,又是什麼動物?”

  “這是香果樹,這個是黑鳶、紅角鸮……是國家重點保護物種及珍稀物種。”7月2日,在觀山湖生態文明展覽館,解説員正向一群學生解説。

  走進館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向綠而行,美美與共”幾個大字格外顯眼,各類動植物模型栩栩如生,撲面而來的青山綠意折射出貴州在生態文明領域取得的顯著成就。

  作為貴州省首個區縣級生態文明展覽館,從一開館就吸引了無數游客前來打卡。“生物多樣性展廳能直觀地看到動植物標本,為孩子提供了一個了解動植物資源的良好平台。”市民楊女士説,除了基本的科普內容,展廳還設置了一些有意思的小場景,寓教於樂,孩子很喜歡。

  在“零廢新生活”這一概念下,貴陽市生態環境局觀山湖分局創新設計發起“零廢舖子”,居民將家中的電器、紙箱等廢舊物品置換成“生態金”,根據需求兌換成牙刷、零食等物品。

  不僅如此,觀山湖區還利用“愛鳥周”“世界濕地日”“地球日”等特殊節點,開展一系列活動,讓保護森林資源、保護野生動物知識走進社區、學校、街道,營造保護生態環境良好氛圍。6月16日,連續多年的觀山湖區“生態季”系列活動在閱山湖公園拉開帷幕,“美美觀山湖·低碳新生活”“動植物共生體系研學活動”等13項子活動相繼推出,在潛移默化中講好人與大自然的相關知識,樹立全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如今,綠色發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生活在觀山湖區,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

  近年來,觀山湖區把綠色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底色,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先後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成為貴州首家獲得兩塊“國字號”生態金牌的區縣。

  釋放生態紅利惠及民生

  “走出辦公室呼吸清新空氣,望一眼那一波碧水,讓人瞬間‘滿血復活’。”28歲的韋瑩瑩從一線城市回家鄉打拼,在貴州金融城上班,讓她體驗到舒心的工作環境。

  韋瑩瑩在觀山湖區朱昌鎮麥乃村李家衝長大,2011年,村裏的反嶺山煤礦關停廢棄,從地下冒出的“黃污水”浸透田地,給當地村民生活生産造成極大影響。2022年11月,觀山湖區下大力氣引進先進技術,反嶺山煤礦廢水治理項目成功運行,涌出一股股清流。村裏環境好了,村民們笑了,經營的農家樂也紅紅火火。

  李家衝的變化只是一個縮影。

  眼下的觀山湖區,用心地呵護着來之不易的每一片綠色,也更加懂得從綠水青山之中找尋發展的“金鑰匙”。圍繞綠色産業高標準定位,引進高端製造、電子商務、現代物流、大數據等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低的業態,實現經濟發展和資源節約多贏。貴州國企總部、金融服務中心、高鐵經濟帶服務中心、商貿物流集聚服務中心、現代製造業産業發展中心等集群落地生根,已形成高端化、集約化、綠色化的産業格局。

  守好“綠水青山”換來“金山銀山”,朱昌鎮長衝村依託山水秀麗的優勢,打造集農業、旅游業、特色餐飲業、住宿業為一體的特色鄉村旅游業,成為一個貴陽周邊集農耕體驗、休閒度假、生態宜居為一體的農旅一體化“網紅打卡點”。金華鎮翁井村發展羊肚菌、草莓、蓮藕等成了該村的拳頭産品。百花湖鎮上麥城村、下麥城村、谷臘村、蘿蔔村利用百花高山泉水灌溉水田,生産的700余畝“泉水米”讓村民們端上“綠飯碗”吃上“生態飯”。

  從有到優,從量到質,不變的是綠色發展理念,一以貫之,更加清晰。正如觀山湖區委書記羅陽所説:“扛起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發展責任、民生責任,持續抓好生態環境保護、‘兩山’轉化通道探索,努力實現GEP和GDP兩個協調較快增長,用實際成效取信於民、造福於民。”(記者 胡麗華 袁國彬)

[責任編輯:吳雨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