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裝箱貨輪從遵義港余慶港區沙灣碼頭駛出。 新華社發
7月14日11時24分,隨着一聲長長的汽笛聲響起,載滿36個集裝箱的“航電662號”“航電663號”船舶從遵義港余慶港區沙灣碼頭作業區起航,沿着烏江水路直奔重慶涪陵黃旗港,這標誌着“貴州余慶—重慶涪陵”集裝箱班輪成功開航,首開貴州水路集裝箱運輸干支聯運的先河。
水路集裝箱運輸在我省還是新生事物,在貴州物流運輸史上具有標誌性作用和劃時代意義。這兩艘貨船此次航行的航程為450公里,沿江而下將耗時3至4天,主要裝載高鈣石粉等化工原料,産品供應重慶鋼鐵、立邦企業等國內知名企業,物流成本較公路相比降低30%以上。
為切實發揮烏江黃金水道功能,帶動沿江産業振興,貴州省港航集團、民生輪船股份有限公司和南京通海集裝箱航運有限公司合作搶抓貴州水運發展機遇,合力組織開通了“貴州余慶—重慶涪陵”集裝箱班輪航線,班期密度計劃一週左右上下行各一班次,日後黔貨沿水路運抵重慶後,可由大噸位船舶轉運通江達海,輻射地區主要為長江流域地區、東北地區。
集裝箱運輸作為先進運輸方式,有利於提高現代物流業集約化、規模化、産業化水平,是公水聯運、鐵水聯運無縫銜接、高效運轉的重要手段。航線開通後將有效輻射我省甕安、福泉、余慶、思南、石阡、德江、印江等區域,該條航線貨源以磷肥、精品石材、高鈣石深加工産品,水泥製品和“入黔”化工原料、糧食等大宗貨物為主,後期將根據市場需求,逐步增加發班密度。
此前,14艘貨船運載着6800噸磷礦,從貴陽港開陽港區洛旺河碼頭出發,前往重慶涪陵,因烏江沿線梯級電站建設中斷了近20年的烏江“黃金水道”首次大規模復航。此次,貴州集裝箱水運首航,將極大推動全省交通運輸結構性調整,形成多種運輸方式的協同發展,助力我省“北入長江”水運大通道建設,打造干支聯運、江海直達的航運體系。
據了解,遵義港余慶港區沙灣碼頭是我省的重要港口之一,也是貴州第一個標準貨運碼頭,年吞吐量達500萬噸。為此,當地政府規劃了余慶沙灣港口現代物流園,作為今後我省水運“北入長江”的主要集散中心,為“黔貨出山”開闢新的戰略通道,為“産業互聯”提供新的路徑選擇,助力貴州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記者 劉力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