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向好而行——貴州省着力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生活向好而行——貴州省着力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

2023-07-02 10:29:57  來源:貴州日報

  作為易地扶貧搬遷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的省份,貴州從“前半篇文章”探索“六個堅持”,到“後半篇文章”實施“五個體系”制度性安排,有力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提升搬遷社區後續産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快搬遷人口市民化進程,抓住産業和就業兩個關鍵,加大後續扶持力度……貴州打好“組合拳”,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

  如今,放眼黔貴大地,一棟棟聳立的現代化樓房,一個個繁忙的就業幫扶車間,一張張洋溢着幸福的笑臉,折射出搬遷群眾就業有着落、生活有奔頭的美好新生活。

  産業賦能 鋪就致富之路

  雪花湖碧水映照着藍藍的天空,波光瀲艷。有山,有湖,有田園,這裡是3A級景區——三都自治縣中和鎮雪花湖社區,1195戶共5745人搬遷群眾的美麗新家園。

  清晨,雪花湖社區應麗馬尾繡就業幫扶車間的負責人韋應麗早早地打開門店。2018年,她把自己的刺繡協會搬到了雪花湖。“搬到雪花湖後,我們客戶訂單越來越多,生産規模越來越大。看著水族姐妹拾起民族技藝,‘繡’出幸福生活,我真的很驕傲。”

  作為“水族馬尾繡藝術品之鄉”,中和鎮依託民族文化資源和交通區位優勢,在雪花湖社區建設馬尾繡一條街,引進多家馬尾繡協會和公司,把社區婦女培養成“繡娘”,帶動群眾發展“指尖經濟”。

  同時,雪花湖社區充分發揮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優勢,打造兼具文化體驗、民俗體驗的旅游目的地,開展賞馬尾繡、學馬尾繡、研究馬尾繡等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活動。2021年,雪花湖社區入選貴州第三批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

  特色産業持續提升發展動能,搬遷群眾自主“造血”能力得到加強,搬遷社區釋放着源源不斷的發展活力。

  當前,我省通過充分挖掘縣域就業崗位、積極引進企業、舉辦專場招聘會、開發公益性崗位等措施,抓實就業增收工作。截至2023年5月底,全省搬遷勞動力家庭41.24萬戶99.43萬人,已就業41.24萬戶94.20萬人,就業率94.74%,同比提高0.9個百分點,環比提高0.67個百分點,比2022年底提高0.71個百分點。

  幸福升級 優化公共服務

  作為冊亨縣最大的安置點,高洛街道下轄5個搬遷社區。街道開設了一家“高興”圖書館,為搬遷戶子女提供一個學習、交流的平台,也豐富了搬遷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為持續做深做實“社區治理”提升行動,貴州已啟動28個易地扶貧搬遷省級示範點、18個社區物業管理實體化公司試點、9個課後教育輔導試點工作。截至目前,全省9市州12個試點搬遷社區參加教育輔導的受益學生有1353人。

  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後半篇文章”,提升搬遷群眾“幸福感”,我省積極完善配套設施提檔升級,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據了解,省生態移民局督促指導各地深入抓好社區物業管理、物業公司實體化、物業管理評比創建、新增人口住房保障、社區教育輔導試點等政策落實,全力解決好搬遷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同時,醫療、社保、民政救助等服務事項更加便民,搬遷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基本民生事項“一站式”服務。文化、生活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更加完善,搬遷群眾在看病就醫、子女入學、社會保障等方面順暢便利,實現公共服務提標擴面。

  權益保障 加快市民化進程

  從農村到城鎮的地域轉移、從農業到非農産業的職業轉換、從農民到市民的身份轉變,如何保障搬遷群眾的各項權益?

  黔西南州安龍縣蘑菇小鎮搬遷群眾朱萍用手裏“新市民證”回答這個問題。“孩子在社區對面上學,老人在家門口就醫,新市民的福利太多啦。”

  在黔西南州,新市民居住證辦理與搬遷同步,標明了戶籍、身份證號、現居住地等信息,並納入新市民居住區警務工作“風險感知平台”管理。搬遷群眾憑證可享受子女免試就近入學、申報專業技術職務、辦理&&境證件等39項公共服務。

  據悉,在加快搬遷人口市民化進程中,黔西南州探索實施新市民計劃,除了建立了新市民居住證,還有就業保障、教育醫療扶貧工作、就業險、安居險、群眾扶助金等12項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保障制度,解決了搬遷群眾的後顧之憂,確保易地扶貧搬遷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搬進新家園、當上新市民,同等城市配套、同等公共服務、同等市民待遇……一系列“量身定做”惠民政策套餐,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收穫了穩穩的幸福。(記者 劉悅)

[責任編輯:王雪松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