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武鳴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氣象科普志願者面向學生開展暑期氣象研學活動。" 詳細>>
"本屆賽事在個人與團隊定點賽之外,創新增設了“地面鬥傘”項目,為來自全國各地的頂尖選手帶來了全新體驗,也為觀眾呈現了一場綜合性競技盛宴。" 詳細>>
"梁挺 攝武鳴區府城鎮陸楊村晚稻收割忙。" 詳細>>
"原標題:武鳴區:土地“轉”出大産業近日,南寧市武鳴區城廂鎮千畝農村土地流轉項目在串錢村正式落地,連片種植的辣椒在秋日陽光下長勢喜人,為當地農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詳細>>
10月8日,在廣西南寧市武鳴區的伏林鈉離子電池儲能電站,隨着最後一組儲能艙完成並網調試,這個儲能電站二期擴容升級工程正式投運。 詳細>>
據悉,生産障礙耕地治理項目是武鳴區提升耕地質量、保障糧食安全的重點工程,總實施面積達1.05萬00畝,覆蓋9個鎮32個行政村,仙湖鎮的實施場景是武鳴區項目紮實推進的一個縮影。 詳細>>
自2016年起,雙橋鎮依託“水果之鄉”産業優勢,大力發展三紅蜜柚種植,目前已在蘇宮、合美、八橋等村推廣種植600畝,年産量達150萬斤。 詳細>>
從沃柑到燕窩果,再到香芋冬瓜,武鳴區正走出一條“特”字當頭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詳細>>
當天,武鳴區舉辦了一系列非遺活動。 詳細>>
"府城鎮人大代表、岜欖村黨支部書記陶政營致力於産業發展,他發展三華李種植,早年村裏種植的晚熟品種,存在採摘後容易軟果,賣相欠佳等問題。" 詳細>>
"近日,武鳴區開展的“牽守相邕 郵愛同行”結對活動中,來自檢察院、企業的30余名“愛心媽媽”與困境兒童現場結對,構建起“日常聯絡+定期走訪+需求響應”的長效幫扶機制。" 詳細>>
"用稻草等植物枝葉燒成灰,用灰水浸泡糯米,再用泡過的糯米包成有餡或無餡的粽子,就是灰水粽。" 詳細>>
近年來,廣西南寧市武鳴區投資促進局以優化政務信息服務體系為抓手,通過數字賦能、機制創新、服務提質三大舉措,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推動招商引資和經濟發展提質增效。 詳細>>
接下來,該城區還計劃開展“廉內助家風教育”“家庭助廉教育”等活動,推動清廉意識從“關鍵少數”向“絕大多數”延伸,讓武鳴每個角落都充盈崇廉尚潔的新風。 詳細>>
針對違規佔用耕地的“大棚房”,該鎮開展專項整治行動。 詳細>>
" 武鳴區社科聯專職副主席王海瑩&&,年內計劃開展“五進”基層活動30場,同時進一步豐富“雲科普”專欄,以數字化手段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 詳細>>
"今年的四月四祈豐節,馬頭鎮將傳統民俗與“水”元素深度融合,這些泳池成為活動主會場。" 詳細>>
5月1日,正值農曆四月初四,一年一度的“四月四”祈豐暨駱越民俗文化活動在南寧市武鳴區馬頭鎮舉行。 詳細>>
2024年,“武鳴沃柑”品牌價值達84.21億元。 詳細>>
武鳴區的農業技術團隊穿梭在各鎮(村)田間地頭,指導群眾做好水稻、玉米、豆類、甘蔗等春季作物抗旱服務工作,大力推廣農業節水新技術,加強科技服務,通過覆膜保墑、精準滴灌等先進技術,讓農作物在旱地煥發生機。 詳細>>
各酒店、賓館推出篝火民俗長桌宴、非遺集市等民俗體驗活動;2萬餘瓶武鳴沃柑咖啡、沃柑汁在多個活動現場及景區免費派送,讓游客在節日氛圍中品嘗甜蜜滋味。 詳細>>
"連日來,在武鳴區雙橋鎮蘇宮村桑葚果種植園,紅黑相間的桑葚挂滿枝頭,市民游客趁着假期前來採摘游玩。" 詳細>>
武鳴“三月三”民族服飾秀現場 據了解,武鳴圍繞文化、體育、各鎮、文旅企業、經貿五大板塊推出17項精彩活動,全方位展現壯族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現代活力。 詳細>>
"3月31日正值農曆三月三,廣西南寧武鳴區舉辦了一場大型民族服飾秀,展示多彩的少數民族風情。" 詳細>>
2010年,壯族五色糯米飯製作技藝被列入廣西第三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