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寧市武鳴區採取陣地長效運轉、效能常態發揮、關懷長伴群眾的“三個常態新思路”,恒心服務、細心管理、為民惠民,在常態長效拓展文明實踐活動的同時,引導群眾以主人翁姿態用文明行為助力城市文明提升,以“聚水成涓”的文明實踐點綴城市的文明底色。
持恒心,築美好之城
武鳴區於2020年完成城區、鎮、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的全覆蓋建設。建好陣地是前半篇文章,如何常態長效服務群眾、助力城市文明提升,做好這重要的後半篇文章?
武鳴區因地制宜將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與市民活動中心、體育館等公共文體設施串聯成“15分鐘實踐服務圈”,將各實踐中心、所、站、基地(點)觸角延伸至學校、企業、農村直到田間地頭、群眾身邊,滿足群眾文化、健身、研學等各項需要。在日常開放各實踐中心、所、站、基地(點)的基礎上,建立了24小時實踐陣地,全天候為群眾、學生提供自習、閱讀、歇腳的休息室,讓實踐中心成為群眾的“放鬆充電站”。

10月28日,武鳴區興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舉辦“情暖重陽 愛在興僑社區”主題重陽活動。
此外,結合節日及學校寒暑假等時間節點,每月開展“文明實踐村村行”“我在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基地(點))過佳節”等文明實踐系列活動20余場,拓展民俗體驗、非遺傳承等活動,讓群眾的實踐活動不僅動起來,還能熱起來。
講細心,促有序之境
“今年以來,不少新人在我們這裡租用或購買壯族傳統服飾,舉行別具一格的婚禮。”11月10日,武鳴區納福彩繡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負責人陸蘭珍説。
武鳴區傳統婚俗流程包括接親、送親、成親和回門等環節。武鳴區依託納福彩繡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開展“學習+展示+情景體驗”活動,該文明實踐基地每年開設30多場壯族婚俗公益課堂,以沉浸式文化教育場景,倡導精簡禮節的文明理念,推動婚俗與移風易俗結合。
武鳴區還通過放心出行、舒心暢游、愛心公益、貼心宜居、省心操辦、熱心服務等實踐推動“六大文明行動”落地見效,引導群眾以主人翁的身份共同維護城市文明,讓文明實踐熱度不減。
“放心出行”文明交通實踐主題活動發動交通警察、志願者5300餘人次開展文明交通引導,今年以來,累計勸導和依法處置不文明交通行為等18000余起,面向5000餘人次宣傳文明交通。“舒心暢游”文明旅游實踐活動發動景區設置文明旅游志願者服務站,2025年為游客50余萬人提供文明旅游引導。“愛心公益”文明助人實踐活動依託“校城融合”關愛老人、殘疾人、未成年人1300餘人次。“貼心宜居”文明家園實踐活動運用南寧市數字城管處置通的信息化技術,精準發力提升小區、農貿市場及周邊等區域環境衞生,清除垃圾雜物5424噸,投放消殺毒餌藥2輪次。“省心操辦”文明鄉風實踐活動結合各村實際,學習交流納福彩繡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的壯族婚俗,探索出統一廚房用具、紅白事不收隨禮的路徑,以點帶面推進移風易俗工作,讓文明新風處處蕩漾。

8月23日,武鳴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氣象科普志願者面向學生開展暑期氣象研學活動。
如今的武鳴眾多村屯,紅白事操辦已從以前3天以上精簡為現在2天以內,從以前35桌以上精簡為現在25桌以內,從以前每桌菜600元以上精簡為現在每桌菜450元以內,新辦簡辦正在成為新風尚。
此外,武鳴區還加強“熱心服務”文明行業實踐。各窗口單位積極參與“熱心服務”文明行業實踐,提供文明引導員協助辦理、母嬰室、醫藥等便民項目,2025年累計服務群眾辦事73000多件。
守初心,聚崇德之力
武鳴區堅持為民惠民理念,通過各文明實踐志願隊了解群眾需求,834項群眾點單需求得到兌現,實踐陣地成為群眾活動的“第一舞&”。此外,武鳴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主動與轄區院校聯建,在和平解放社區文明實踐站建立“第二課堂”,累計開辦輔導課40余期,輔導學生約500餘人次。
武鳴區還依託沃柑、紅糖、“三月三”等資源,推動“鄉土産業”進一步發展。通過舉辦武鳴“三月三”“我在文明村學非遺”等實踐活動,推廣沃柑果汁、紅糖奶茶、“三月三”等特産和文化品牌,2025年通過文明實踐服務文旅旅游總消費500萬餘元。(林榮美 熊莉 方海仕 韋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