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兩項目入選“2022全國優秀文物藏品修復項目”
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近日評出“2022全國十佳文物藏品修復項目”和19個“2022全國優秀文物藏品修復項目”,我省兩項目入選“2022全國優秀文物藏品修復項目”:省博物館申報的館藏武威磨咀子漢墓出土紡織品保護修復項目和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申報的張家川馬家垣戰國墓地M16、M18齣土金屬文物保護修復項目。
磨咀子和五壩山墓群位於武威市涼州區新華鄉和韓佐鄉,為新石器時代、漢代、魏晉、西夏墓葬。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磨咀子墓區面積70萬平方米,墓葬密集,是一處匯集多個時代、多種文化內涵的綜合性大型古文化遺存地,對我國考古學、漢晉史、西夏史和美術史的研究具有重大價值。武威磨咀子漢墓出土紡織品保護修復項目主要是對磨咀子漢墓出土的10件(套)紡織品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件(套),國家二級文物5件,國家三級文物4件進行保護修復。項目運用針線修復法、鄒絲紗織網加固技術、絲蛋白加固等方法,有效消除和控制了文物病害。項目實施過程中,還對紡織品的工藝、用途、組織結構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研究。
張家川馬家垣戰國墓地曾被評為200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這批墓葬規模大、規格高、葬制獨特,葬具結構新穎,出土了豪華禮儀車輛、玻璃杯、珍珠、瑪瑙、綠松石、金銀飾件等大量珍貴文物,是研究戰國中晚期甘肅東南部的文化面貌和秦戎關係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張家川馬家垣戰國墓地M16、M18齣土金屬文物保護修復項目是對馬家垣戰國墓地M16、M18齣土的2285件金屬器進行保護修復。項目通過表面清理、去除有害銹、加固、粘接、補配、脫鹽、緩蝕、封護等技術手段,有效消除和控制了文物病害,確保了文物完整性,為該批文物的長久保存、研究、展示利用奠定了基礎。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施秀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