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源頭百業興
2022-09-25 08:38:10 來源: 甘肅日報
圖集

    原標題:渭水源頭百業興

    一場秋雨過後,渭水源頭草木愈顯蔥鬱,河中水流清澈、岸邊綠意融融。沿着渭河之畔,張曉鳳開始了一天的巡河工作。

    “我們村是渭河的源頭,巡河工作容不得一絲馬虎。”張曉鳳是渭源縣五竹鎮渭河源村黨支部書記,也是一名村級河長。

    “現在村民們的環保意識提高了,巡河時發現的問題越來越少。”張曉鳳説,每週她都要巡河12次以上。

    與她有同樣感受的,還有村裏的巡河員王立平。“這些年,村裏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新農村修起來了,道路寬敞整潔,還聘了保潔員、巡河員,村裏人的環保意識也越來越強。”王立平説。

    渭源縣是黃河最大支流渭河的發源地。滔滔渭水自渭源縣五竹鎮渭河源村發源,流經縣內3個鄉鎮,幹流全長48公里。有秦祁河、鍬峪河、蓮峰河、蒲川河等多條支流,支流全長215.3公里。渭河水系流域面積1202.49平方公里。

    近年來,渭源縣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統攬,深入推行河湖長制,精準發力、系統施策,全力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美麗幸福河湖。

    渭源縣建立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負責河湖管護的雙總河長工作機制,健全縣、鄉、村三級河湖長體系,確定各級河湖長512人,巡河員、保潔員、社會監督員513人。其中,渭河河段設有各級河長28名,巡河員、保潔員、社會監督員38名。

    今年以來,12名縣級河長開展巡河45人次,500名鄉村級河湖長巡河湖逾3.86萬人次,449名巡河員、保潔員常態化開展日常巡河和垃圾清理,推動河湖面貌明顯改善。

    2022年,渭河渭源段被確定為甘肅省第二批省級美麗幸福河湖創建試點,在推進河湖生態的同時,渭源縣堅持拓展“美麗河湖+”效益,讓群眾實現“掬水而用、臨水而憩、依水而興”目標。

    今年5月,渭河源藝術寫生基地在渭河源村揭牌成立,甘肅省美術家協會、西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蘭州城市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等20余家省內外高校和藝術機構與渭河源藝術寫生基地建立實習合作關係。

    72歲的張清榮成了村裏第一個模特。“今年來了好多畫家在村裏畫畫,畫中我們村裏的景色可漂亮了。我還當了模特,一小時能賺20元呢。”張清榮説。

    走進距離渭河源村部幾公里之外的鹿鳴谷農業觀光園裏,各色蝴蝶蘭爭奇鬥艷、開得正旺。小雨朦朧中漫步園內,遠山如黛、近水含煙,別有一番韻味。

    據介紹,鹿鳴谷農業觀光園是渭源縣立足於推動渭河流域生態綜合治理、渭河流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而謀劃,以渭河源生態為主題,打造的集山水園林、休閒娛樂、旅游度假、健康餐飲為一體的現代農業和休閒度假目的地。總佔地約340畝,主要有蝴蝶蘭花卉繁育展示區、水産養殖垂釣區、綠色瓜果採摘區和現代農耕體驗區等。

    “景區輻射周邊村社,催生農家樂、特色餐飲及特色旅游商品等旅游業態,從事農家樂及特色餐飲的有10余家,提供了120多個就業崗位。”五竹鎮黨委副書記麻建國介紹説,每年景區周邊各村直接或間接從事旅游服務的農民近千人,有效帶動周邊農戶增收致富。

    水潤百業興。按照“地域相鄰、川河相通、産業相近、要素聚集”原則,渭源縣以現代農業産業園為載體,以渭河、秦祁河和漫壩河流域為重點,謀劃建設高原夏菜、畜草、中藥材三大産業帶,着力形成“連鄉成片”“跨鄉成帶”“集群成鏈”的現代農業産業發展新格局。2022年,在渭河流域沿川地帶種植蔬菜5.28萬畝,預計産量達到20萬噸,産值達到3.7億元以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楊唯偉

責任編輯: 王生元
01007016001000000000000001111056112903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