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發展牛産業壯大“牛經濟”
2022-04-01 09:23:48 來源: 甘肅日報
圖集

    原標題:崇信:發展牛産業壯大“牛經濟”

    “哞……哞……”在崇信縣黃花鄉馬寨子村沿崖而建的窯洞前,一頭頭體格健壯的牛兒,正悠閒地吃著飼草。

    近年來,崇信縣始終堅持把牛産業作為富民增收、助推鄉村振興的主導産業,全面推行鏈長制,以“産業+”模式推進牛産業規模不斷提升。

    盤活資源“發牛財”

    “窯洞具有冬暖夏涼、通風幹燥的優勢,牛活動地方大,不易生病。”養殖戶梁根虎今年養了8頭牛,“年底1頭大牛3頭牛犢,最少能賣2.5萬元。”

    崇信縣充分利用廢棄窯洞,先後在錦屏鎮平頭溝村、黃寨鎮甘莊村、黃花鄉馬寨子村、木林鄉溝老村等地建成窯洞生態養牛示范帶7條,改造窯洞1321孔,養牛5000多頭,將昔日的廢舊窯洞變成了群眾增收致富的“聚寶盆”。

    “廢舊窯洞改造成牛舍,不僅改建成本低、工期短,還節約土地資源。”崇信縣黃花鄉鄉長梁志峰介紹,“去年以來,我們累計改造廢舊窯洞356孔,養殖紅牛1250頭,配套修建了堆糞場、草料場、消毒室、防疫室等設施,同時制定了窯洞養牛技術規范,在防疫、消毒、糞污處理等方面進行規范化操作,標準化生産。”

    廢舊窯洞得到再利用,養殖産生的糞便、污水和氣味得到有效處理,鄉村環境也越來越好。

    集群發展“興牛業”

    走進崇信縣柏樹鎮黨洼村富通養殖公司,總經理路全龍和技術人員正在牛棚查看、探討紅牛養殖情況。

    “我們建場6年,現在牛存欄量達到500多頭,每年出欄300頭左右,帶動長期務工13人,牛場每年收益100多萬元。”作為産業致富帶頭人,路全龍以合作入股的方式帶動群眾發展牛産業。

    “在養牛路上,政策扶持力度也很大,給予了我很大幫助,現在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路全龍説。

    從鼓勵養牛到提供技術支援再到保障銷路,為提高養牛收益,崇信縣全面推廣“國有公司+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培育了富通、永勝等一批産業化龍頭企業,組建牛産業專業合作組織163個,發展10頭以上養牛戶2000多戶,走出了一條“大手牽小手”的發展路子。

    做優鏈條“鋪牛路”

    “沒想到活牛也可以抵押貸款,下一步擴大養殖規模就不愁沒錢了!”近日,崇信縣錦屏鎮養殖戶朱明軍樂開了花,他剛剛獲得了一筆3年期300萬元的“紅牛貸”,解決了購買基礎母牛資金短缺問題。

    崇信縣在擴大紅牛養殖規模的同時,持續加大紅牛産業扶持力度,縣財政每年列支1000萬元,從産犢補母、基礎設施配套、窯洞改造、飼草種植加工等方面重點扶持,對規模養殖場(區)按照存欄數量進行分類獎補,推出了“紅牛活體抵押貸”“紅牛超市”等模式,全面落實“小額擔保貸”“特色産業工程貸”等政策,累計發放各類扶持貸款1.5億元,進一步激發牛産業發展活力。

    今年以來,崇信縣緊緊圍繞打造平涼紅牛核心區的目標定位,聚力強龍頭、延鏈條、聚集群,全鏈條發展農旅融合、飼草種植、糞污處理、屠宰加工、特色餐飲等上下遊産業,共確定鏈主企業6家,謀劃産業鏈項目17項,概算總投資7.49億元,牛産業産值可達到10.8億元,這將給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好“錢景”。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田麗媛 通訊員 王紅剛 孫淑霞

責任編輯: 王生元
010070160010000000000000011110561128522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