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馬東平委員:為黃河文化注入新的時代內涵
去年全國兩會期間,馬東平委員向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提交的加大黃河中上游古文明遺址“全域”保護利用的提案被列為重點提案。
四年履職,有三個提案被列為重點提案。住甘全國政協委員、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馬東平的履職成績引人注目。
馬東平委員説:“這也讓我更加有信心聚焦國家重大戰略,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建言獻策、履職盡責。”
馬東平委員的視角一直聚焦在黃河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上。她&&,數千年來,黃河以博大的胸懷哺育了黃河文明的先民,吸納融合了各地區的文明精華,形成了大地灣文化、齊家文化、馬家窯文化、黃河農耕文明等一系列文化文明遺存。如何更加有效地發掘、保護這些寶貴文化文明遺産,為黃河文化注入新的時代內涵,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一個命題。
為了尋找答案,馬東平委員堅持行走在黃河中上游地區,進一步考察區域內文化文明遺存的發掘、保護等工作。“以全域性視角開展工作,將黃河中上游的文化文明遺址像珍珠那樣,一顆顆穿起來,真正呈現文化傳播和發展的脈絡。”馬東平委員形象地闡述着自己思考所得。
馬東平委員説,應緊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條主線,挖掘黃河中上游各個古文化遺址之間的傳承流佈關係,根據黃河中上游遺址保護、利用、研究的現實需求和發展需要,打造集保護管理、研究利用、展示弘揚和社會服務為一體的公共文化空間,讓廣大人民群眾了解這片土地的歷史,知曉祖先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最終彰顯史前遺址的當代價值。
針對馬東平委員的提案,去年,國家有關部門回復&&,將指導甘肅省做好文明遺址和黃河文化的保護傳承弘揚,聚焦黃河中上游史前遺址的典型特徵和突出主題,統籌文物資源保護管理、研究利用、展示闡釋和社會服務功能,充分發揮文物資源的綜合性效應。
“這對我是很大的激勵,我也相信,在國家相關部門的指導下,推動黃河中上游古文明遺址的‘全域’保護利用工作定能更好地展開。”備受鼓舞的馬東平委員精心準備着今年的提案,關注的話題依然是“文化保護”。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崔亞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