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築牢黃河上游“綠色屏障”
秋日的臨洮縣馬啣山區,藍天白雲映襯着青翠的大山和錯落有致的梯田,描繪出一幅綠色生態畫卷。
“村裏實施的機修梯田項目將以往的‘三跑田’變成了‘金窩窩’,村民通過種植馬鈴薯和百合等農作物,生産生活條件發生了很大改變。”上營鄉包家山村村民包登貴説。
包家山村生産生活條件的持續改善,正是臨洮縣推進水土流失治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逐步顯現的一個縮影。
臨洮縣水土保持工作站負責人介紹,臨洮縣地處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交匯地帶,地貌以丘陵溝壑為主。長期以來,由於自然和人為因素,全縣水土流失嚴重。針對水土保持工作實際,臨洮縣以國家水土保持重點項目建設為支撐,以高標準梯田建設為主體,以小流域治理為單元,加快推進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統籌推進山水田林路村綜合治理。
臨洮縣把高標準梯田建設作為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在梯田建設中配套田間道路,改善了山區交通條件,形成了“梯田+洋芋”“梯田+藥材”“梯田+全膜玉米”等農業産業體系。截至2020年底,全縣累計興修梯田742.08平方公里。
從定臨二級公路出發,梯田流韻,綠意蔥蘢。龍門鎮青化村村民陳小福説:“山上的植被越來越好了,山溝裏的水越來越清了,村民的日子也越來越好了。”
據了解,臨洮縣通過採取營造水土保持林、種草、封禁治理和建設水土保持工程等措施,目前全縣水土流失治理程度達到64.8%,水土流失程度逐步減輕。
臨洮縣以黃河流域水土保持專項整治行動為契機,將水土保持監管納入政府履責考核範圍,督促各鄉鎮和相關職能部門在項目審批、編制規劃、産業發展過程中嚴格落實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同時,加大水土保持違法違規行為的排查整治力度,督促生産建設單位自覺履行水土流失防治責任,切實防治人為水土流失,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和築牢黃河流域生態屏障奠定了堅實基礎。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崔銀輝 通訊員 陳文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