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週,在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酒鋼集團的不銹鋼生産車間裏,今年的第一批316H不銹鋼材料分批下線。烏黑的不銹鋼板經過酸洗後變得光滑、潔白,準備進行發貨前的最後質檢。
37歲的胡桓彰是酒鋼集團宏興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不銹鋼分公司連鑄作業區作業長。去年底,他和團隊成功開發出常規工藝下316H不銹鋼材料。此前這類不銹鋼材料長期依賴進口。

3月1日,在甘肅酒鋼集團宏興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不銹鋼分公司,工作人員查看産品信息。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為加速“卡脖子”材料的國産化進程,酒鋼集團在2019年組建了由24人組成的技術團隊專攻這一技術難題。
團隊中負責基礎理論研究及測評的産品研發工程師趙得江回憶,最大的難關是鐵素體含量的精確控制。“316H不銹鋼材料的鐵素體含量必須小於1%。就像往水裏兌果汁,生産流程上每個環節的細微變化都會影響最終的結果。”
技術團隊先後經歷七八批次試驗,對比記錄數據變化,不斷調整生産流程,用了兩年時間攻克了鐵素體含量不達標的難題,並很快交付了第一批共112噸訂單産品,如今已經穩定供貨霞浦核電快堆示範項目。
緊盯前沿技術,努力突破瓶頸,316H技術團隊的四年攻堅是酒鋼集團近年來轉型發展的一個縮影。
作為我國“一五”重點項目和西北地區規模最大的鋼鐵聯合加工企業之一,酒鋼集團面臨過産品結構單一、産能過剩、效益低下的難關。為解發展之困,企業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從2020年起,科技投入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呈穩步增長趨勢。今年1月份,集團公司科技投入強度達到3.29%。
在創新活力的驅動下,各條生産線上的新動能澎湃涌出。在酒鋼集團西部重工公司3D打印智能鑄造工廠,傳統鑄造車間裏人來人往、火花四濺的舊景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兩台安靜作業中的大型3D打印機。

3月6日,在西部重工公司3D打印智能鑄造工廠,工作人員正在清理剛剛完成的3D打印砂型鑄件。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工程師通過三維數字建模,將鑄件的參數導入計算機。經過3D打印機十多個小時的無人化操作,一批高精度的砂型鑄件很快“出爐”。
酒鋼集團西部重工精密鑄造分廠廠長蘇文介紹,3D打印精密鑄造産品的供貨範圍覆蓋核電、水電、汽車製造等行業,今年前五個月的訂單早已排滿,目前正處於滿負荷生産狀態。
大力實施強科技、強工業行動,酒鋼集團實現了提質增效目標。2022年,這家企業營業收入和工業産值均邁上“千億大關”。依託科技創新,這家老鋼企正煥發出新活力。(記者范培珅、任延昕、馬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