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椒紅山鄉勾出幸福“等高線”
2021-12-16 22:19:02 來源: 新華社
圖集

    新華社蘭州12月16日電 題:椒紅山鄉勾出幸福“等高線”

    新華社記者郎兵兵

    隆冬時節,走進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郭河鄉,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花椒樹從山腳延伸到山頂,勾勒出一道道幸福“等高線”,郭河人家便“鑲嵌”在四週山坳裏。

    坐落在大山深處的郭河鄉(12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郎兵兵 攝

    椒紅山鄉,圓夢小康。郭河人家世代“蝸居”在大山深處的16個村莊,廣種薄收,貧困程度深。但是産自郭河的“大紅袍”花椒因色紅粒大、香味濃郁享有盛譽。脫貧攻堅行動開展以來,郭河鄉積極引導扶持群眾擴大花椒種植面積,使花椒産業成為富民增收主導産業。郭河鄉黨委書記王文團説,截至目前,全鄉種植花椒2.7萬多畝,其中挂果面積1.5萬餘畝,年産花椒150萬斤左右,農民人均花椒收入過萬元。原是農戶田邊地頭護坡林木的花椒樹,如今變成郭河群眾圓夢小康的“搖錢樹”。

    12月7日,郭河鄉營寨村村民楊利紅和妻子在田間管護花椒樹。新華社記者郎兵兵 攝

    産業興旺好留人。近日,記者在郭河鄉營寨村看到,村民們穿梭在田間地頭,忙着給花椒樹塗白、剪枝、松土,其中不乏年輕人身影。30歲的楊利紅高中畢業後一直在外地打工,近兩年返鄉種植花椒。

    “花椒樹修剪好了,結出花椒顆粒飽滿,顏色好。”在參加了4次鄉政府組織的技術培訓後,楊利紅很快成長為村裏管護花椒的“後起之秀”。今年他家收穫了1700斤花椒,目前已經以每斤52元左右的價格出售了一半。靠着花椒收入,家裏年年有存款。楊利紅計劃春暖花開時帶着父母坐飛機一起去旅游。

    12月7日,楊利紅展示今年豐收的花椒。新華社記者郎兵兵 攝

    山路彎彎,串起萬畝椒田。光禿禿的荒山土坡有了花椒樹,夏天一片綠,景色宜人生態美;秋天滿山紅,椒香濃郁收成好。貧瘠山鄉變身幸福椒鄉。

    沿着山坡上一條小路,步入村民楊秋紅家中,兩幢磚木結構的二層樓房,十分氣派,水泥硬化的院子裏,一塵不染,房間整潔乾淨,寬敞浴室和衞生間裏都貼上了瓷磚。生態宜居,生活更美。

    王文團説,楊秋紅家並非個例,2020年甘肅省脫貧攻堅普查郭河時,其他市州觀摩團代表感慨,郭河農戶新住房不僅修得多而且整潔,洗浴設施俱全,完全不像山村。

    花椒採摘期短、勞動強度高,每當花椒成熟時節,附近縣區的婦女們便蜂擁而至,化身心靈手巧的“採椒娘”,她們與郭河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確保花椒顆粒歸倉。近年來,隨着郭河花椒産業不斷壯大,郭河人家便着手改善人居環境,用寬敞明亮的屋子和現代化的設施犒勞自己以及一同辛勤勞動的“採椒娘”,共享脫貧的喜悅。

    12月7日,脫貧戶楊劉林和妻子陳坡英在自家院子裏笑容滿面。新華社記者郎兵兵 攝

    脫貧後,郭河人家祈願人丁興旺、鄰里和睦、生活更美滿。54歲的營寨村脫貧戶楊劉林今年格外開心,一是花椒豐收,二是兒子即將成婚。

    他邁步上樓打開一間房門,椒香撲鼻,一袋袋花椒堆積如山。這是他攢了3年的花椒,市場價格約8萬元。廚房裏爐火映襯下,楊劉林的妻子陳坡英的臉上紅彤彤的。“這些花椒就是給孩子結婚用的,現在終於派上了用場。”楊劉林説。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一株株花椒樹,是郭河人家走向更好生活的底氣。王文團説,今年郭河鄉開始實施花椒産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一條産業發展、農民增收、生態美好的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之路就在眼前。(完)

責任編輯: 宋燕
01007016001000000000000001111055112817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