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差花錢上國際班?這路以後難走了
2023-05-24 08:58:26 來源: 羊城晚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廣州市為明學校的國際部課堂 校方供圖

  日前,《2023年廣州市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報考指南》發布,透露重要資訊:公辦、民辦學校國際部,國際化學校招收中國籍學生的國際部,全部納入中考招生,報考學生須達到普高錄取分數線以上,從高分到低分投檔錄取。

  記者採訪了解到,納入廣州中考是對高中階段學校國際化辦學的規范。對于學生來説,可獲得入讀學校的學籍,教育品質更有保障,但“成績差就花點錢上國際班”的路難走了。對于學校來説,招生成績公開透明瞭,辦學層次一目了然,高額學費值不值得老百姓會更仔細掂量,優勝劣汰在所難免。

  變化

  公辦名校國際部:

  辦學主體由機構轉為學校,學生有學籍了

  羊城晚報記者梳理髮現,廣州市民熟悉的傳統公辦名校國際部均納入中考。

  廣東實驗中學、廣東廣雅中學、廣州市執信中學、廣州市第六中學、廣州外國語學校、廣州市培英中學等學校的國際部,在中考平臺中被稱為“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如AP、A-level、IB-DP課程等,全部納入中考招生。收費從11.4萬元/年-23.4萬元/年不等。

  對于公辦學校國際部來説,這意味著質的變化。

  多位校長介紹,此前公辦學校的國際部大多是與機構合作,公辦學校挂名,機構實際運作。學生實際上並無所入讀公辦學校的學籍,每年十幾二十萬元的學費也是交給機構,老師由機構聘用。一旦出現糾紛或問題,學生和家長只能與機構協調。

  如今納入中考平臺後,公辦學校成為辦學主體,負一切責任。學生有入讀學校的學籍了,學費交給學校,師資、教學也全部由公辦學校負責。如此一來,教學品質和學生利益都能得到更好保障。

  “公辦學校國際部想納入中考平臺需要經過近兩年非常嚴格的資質審核、答辯、審批流程。必須跟有資質的境外實體學校合作,有領事館證明文件等,而不是隨便找個機構合作就可以。”一位校長介紹,過去機構是甲方、學校是乙方,現在學校是甲方,購買境外實體學校(或其代理機構)的服務。師資由學校聘用、課程內容及品質由學校負責,境外實體學校(或其代理機構)則提供師資培訓、教學指導、境外升學指導等服務。

  國際化學校國際部:

  實際上也屬民辦,中國籍學生招生納入中考

  民辦學校國際部以及國際化學校招收中國籍學生的國際部也均納入中考。

  需要注意的是,民辦學校分“顯性”和“隱性”兩種。我們常説的“民辦學校”為其中“顯性”的一類,比較容易分辨。

  例如,廣州市為明學校,廣州市番禺區祈福英語實驗學校的國內班、港澳臺班、中美加班,廣州市香江中學(AP課程班)等。一些民辦普高開設不同路線課程班,有國內高考班級、雙軌課程班以及國外升學路線班級(如AP班)等,收費可能不同。如廣州市香江中學的普通高考班每年學費4.2萬元,雙軌課程班每年7.8萬元,AP課程班每年13.8萬元。

  而老百姓口中俗稱的一些“國際學校”,其實是“隱性”的民辦學校。從政策定義來説,國際學校是外國人子女學校,只招收外籍學生。市民口中約定俗成的、招收中國籍學生的國際化學校國際部,實際上同樣屬于民辦學校。

  例如,廣州市新僑學校,既有外國人子女學校辦學資格,可以招收外籍學生,同時也是民辦學校,招收想走國際升學路線的中國籍學生。因此,該校對中國籍學生的招生納入中考,在中考平臺中“學校性質”一欄標注的是“民辦”。該校中考招生總計劃150人,學費9.8萬元/年,住宿費2萬元/年。

  廣州市斐特思學校,中考招生總計劃30人,走讀生學費26.5萬元/年。廣州市愛莎文華高中有限公司,中考招生總計劃252人,學費方面,高一25.8萬元/年、高二高三30.8萬元/年,住宿費5萬元/年。

  一些家長疑惑,諾德安達、耀華這樣的學校為何沒有納入中考?廣州市教育局表示,諾德安達為九年制學校,不涉及中考;耀華的高中培訓課程已納入整改。

  影響

  學生:

  成績差難讀“國際班”

  至少要達普高分數線

  公辦、民辦、國際化學校的國際部招生均納入中考,會帶來哪些影響?

  首先,過去“成績差就花點錢上國際班”的路,如今窄了、難了。

  需要提醒廣大學生和家長的是,上述學校的國際部都是在中考第三、第四批錄取招生,學校類別都是“普通高中”。其錄取規則,是達到普高分數線,從高分往低分錄取。

  也就是説,想走國際路線,至少得達到廣州中考普高分數線。若學生分數達不到,即便學校名額沒招滿,也不能招收。

  因此,對于學生和家長來説,要早做打算,如果確定要走國際路線,學業成績也不能太差。

  學校:

  生源情況擺上臺面

  透明競爭優勝劣汰

  對于學校來説,國際部招生納入中考,意味著資訊變得公開透明,辦學層次一目了然,且生源范圍有所限制,必然帶來優勝劣汰。

  以前,國際部或國際化學校招生,考查什麼、分數多少自己説了算,學生層次參差不齊。但納入中考後,達到普高分數線的報考學生按中考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投檔錄取,最低分是投出來的,而不是學校劃出來的。

  如此一來,生源情況被擺在了臺面上,對所有學校來説,都是壓力。再結合學校的升學成績,辦學品質無所遁形。

  此外,這些學校類別是“普通高中”,只能招收普高線上的學生,即使未招滿也不能降分錄取。每年動輒數萬元的學費值不值得,學生和家長會更仔細掂量。要想吸引到足夠的生源,學校必須拼教學品質。

  招生范圍也有所縮小。過去,這些國際部是無論什麼戶籍學籍學生都可招收,現在學生必須有廣州中考資格,也就是説須是廣州市戶籍或符合廣州隨遷子女政策才能報考。

  綜上分析,無論是公辦、民辦學校國際部,還是國際化學校招收中國籍學生的國際部,未來都面臨公開透明的市場競爭,靠吹噓和忽悠難“圈”生源了,唯有依靠真正優質的教學才能長久生存。(記者 蔣雋)

+1
【糾錯】 責任編輯: 魏曉航

01007026001000000000000001111158112964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