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福州西湖來了高科技“護水團” 全方位織密水質監測網-新華網
"無人船在西湖片區巡查。"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語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體 新華網,讓新聞離你更近!
推薦:泉州在線福建省衛健委福建省人防辦
新華社新華網新華網客戶端公司官網 證券代碼: 603888 新聞熱線: 0591-87381859
原創報道融視頻交互式報道新華訪談新華雲直播“飛閱”新福建海峽兩岸鄉村振興法治福建熱點專區推廣信息

福州西湖來了高科技“護水團” 全方位織密水質監測網

2025-11-26 11:32:15 來源: 福州日報
字體:

 無人船在西湖片區巡查。記者 陳暖 攝

  25日下午,一架無人機接到巡查任務,從周邊“機場”騰空而起,目標是左海片區的廣闊水域;一艘橙紅色的無人船在水面“開航”,沿着預設航線往湖區深處前行……在西湖片區,一場充滿科技感的“護水行動”正用心做好水質的加法。從無人機、無人船,到便攜式自動採水設備,首次集結“上崗”的高科技裝備與水下悄然生長的苦草“森林”、智慧調度系統一道,織就一張天地一體化的立體監測治理網絡。

  空中“鷹眼”揪排污

  平靜的水面上空,無人機在巡查作業,紅外鏡頭掃過湖面。熱成像圖譜上,溫度異常點無所遁形。左海的“體溫”實時化作數據流,加密直推到智慧城市“大腦”。

  福州水務集團所屬福州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過去主要靠人工查看河道兩邊是否有排口、是否存在污水混接或者偷排現象。受現場環境所限,有些地方人無法到達,有時水下情況肉眼無法看到。

  目前在西湖片區引入的無人機熱紅外拍攝手段,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好辦法。“我們在市區布設有無人機機庫,隨時可以遠程遙控起飛,巡查湖區水質。”福州市冶城集團權屬企業福州市勘測院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執行沿河污染源排查工作的無人機搭載着“特殊”儀器,可以進行紅外熱成像智能檢測。因為排口排出的水的溫度跟河水溫度有差異,即便是在水下偷排或夜間偷排,也會以熱成像的方式被無人機抓拍到,無處遁形。

  “無人機能精準識別異常溫度點,及時發現水質異常點位,便於管理人員第一時間作出反應。”該工作人員説,無人機編隊可以執行多場景的協同作業,無人值守情況下,應急數據能實現10公里外一鍵全景回傳。

  水上“靈眸”盯水質

  “除了無人機的‘火眼金睛’,在西湖,我們還有自己的水上‘移動實驗室’。”市生態環境局監測部門相關負責人説,水質採樣是掌握水體健康狀況的關鍵一步。此前,西湖等城區水系大多采取傳統人工採樣模式,周期長、風險高、排查範圍有限,數據連續性也不足。

  面對痛點,能“鑽空”、能採樣的無人船已成為西湖片區水域監管的核心“管家”。無人船由相關部門和閩江學院合作打造,長1米、重45公斤,能高效按照預設航線自主航行,精準抵達指定點位,完成水樣採集、保存與回傳,全過程無需人工干預。

  無人船能夠輕鬆進入傳統採樣船或人工難以抵達的湖區死角,船上搭載的高性能水質傳感器可執行流動或定時、定點、定量的水質樣本採集與多參數實時監測。

  無人船分析速度快,可靈活集成水質採樣系統、COD(化學需氧量)分析儀、氨氮傳感器、葉綠素熒光儀、藍綠藻檢測模塊及多參數水質測定儀等設備,實現從常規指標(如pH、溶解氧)到複雜污染物(如重金屬、有機污染物)等多項關鍵水質指標的全方位高精度監測。

  “遇上緊急情況,我們能實時操控無人船執行特定任務,實現全自動河道巡查。”相關工作人員説,監測結果可實時上傳、記錄,為水質評估與污染溯源提供更為豐富可靠的數據基礎。

  常態監測護“明珠”

  秋冬之交,西湖水質狀況有了明顯改善。特別是在左海片區的4個分區,根據11月25日的數據,不少監測點的透明度能達到1.5米。

  本輪監測和治理,採用了人工加智能檢測兩種模式。一方面,省駐市環境監測中心站、聯排聯調中心監測站、鼓樓環境監測站三方協作,每週常態化開展補水通道和西湖湖體人工監測;另一方面,在補水通道及湖體安裝便攜式自動採水設備,具備防盜設計和定位功能,可根據管理需要靈活調整採樣時間。在雨量、水量與水質發生變化時,相關設備能自動觸發採樣,實現精準響應。採樣瓶配有唯一性標識碼,開蓋即自動記錄,有效保障樣品在運輸流轉過程中的真實性與溯源性。

  採集的水樣將會送到閩江自動化檢測實驗室進行高效檢測,約半小時即可生成一組數據。通過該系統獲取的高頻、真實、可追溯的水質數據,將為西湖水質提升與綜合治理提供更科學的依據和更智慧的數據支撐,助力構建精準、高效的水環境管理新模式。

  據專家介紹,目前對於西湖的常態監控是全方位的。西湖周邊的單位、小區有可能存在隱蔽的排污點,依靠傳統的方式無法精準定位,通過常態化監測和大數據分析,就能精準鎖定影響西湖水質的相關目標,再通過網格化管理,快速高效解決排污問題。(記者 孫漫 石磊磊)

[責任編輯:蔣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