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福州新造改造封育沿海防護林約30萬畝 濱海新城21公里生態走廊年內建成-新華網
"經過7年多的努力,福州在沿海新造、改造、封育約30萬畝防護林,築起綠色屏障。"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語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體 新華網,讓新聞離你更近!
推薦:泉州在線福建省衛健委福建省人防辦
新華社新華網新華網客戶端公司官網 證券代碼: 603888 新聞熱線: 0591-87381859
原創報道融視頻交互式報道新華訪談新華雲直播“飛閱”新福建海峽兩岸鄉村振興法治福建熱點專區推廣信息

福州新造改造封育沿海防護林約30萬畝 濱海新城21公里生態走廊年內建成

2024-03-25 11:44:28 來源: 福州晚報
字體:

防護林漳港街道段。

防護林內部還有步道。

  記者日前獲悉,福州新區濱海新城21公里生態走廊預計今年建成。經過7年多的努力,福州在沿海新造、改造、封育約30萬畝防護林,築起綠色屏障。

  登上濱海新城濱江濱海路東側的觀景&,可以看到數百米寬的綠色屏障沿著蔚藍海岸線一路延伸,下沙、十七孔、三營澳等景區如明珠鑲嵌在綠帶上,勾勒出海天一色、藍綠交織的美麗畫卷。

  三期總長21公里

  第三期正在建設

  濱海新城21公里生態走廊預計今年建成。

  濱海新城防護林帶(生態走廊)修復提升工程于2018年開始建設,總面積約7850畝,分三期進行,總投資約14.24億元(其中工程建設投資約6億元),目前已完成兩期的項目建設工作,第三期正在建設中,計劃於今年完成。

  海岸防護林帶保護和恢復以木麻黃為主的基幹林帶,將其建設為多樹種混交、林分結構穩定,兼具防風固沙、休閒健身、度假旅遊等功能的生態屏障和綠色長廊。

  其中,一期項目北起漳港機場南側,連接長樂區文武砂街道、江田鎮至松下鎮北側沙岸,建設總長度約11.8公里,寬度為200米。項目于2019年9月竣工,總投資約5.45億元,共計完成修復面積約2500畝。

  二期項目北起梅花鎮漁港,連接文嶺鎮至大鶴林場北側,建設總長約7.2公里,最大寬度500米。項目2022年1月竣工,總投資約8億元,共計完成了約2720畝基幹林帶修復提升。

  三期項目位於機場北側,大鶴林場及其周邊,總長2公里,寬1.6公里。2022年2月立項,項目分兩個標段建設,計劃完成約2630畝防護林修復提升,總投資約0.79億元。

  約30萬畝沿海防護林築起綠色屏障

  福州背山面海,海岸線長920公里,沙灘眾多。濱海新城的防護林帶,是福州多年堅持防護林建設的一個縮影。2016年至今,市委、市政府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將沿海防護林建設放在林業“八大工程”首位,持之以恒地扎實推進。經過7年多的努力,福州在沿海新造、改造、封育約30萬畝防護林,築起綠色屏障。

  2016年,在省委、省政府部署下,福州率先啟動新一輪沿海防護林建設,並連續3年把沿海基幹林帶建設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

  20年前,長樂濱海一帶的木麻黃普遍存在長不高的問題。後來,由省林科院自主選育,培育出了木麻黃二代品種“平潭2號”,其抗風性強、耐鹽鹼、枝條柔軟不易折斷,在長樂沙地適應性極強,現已成為濱海新城防護林帶的主栽品種。

  如今,濱海新城沿海防護林建設成效顯著,一期、二期工程的樹木成活率高達98%,補植率逐年下降。2018年種下的“平潭2號”木麻黃,兩年成林,5年平均樹高近10米,如同在海岸線上撐起的一把把“保護傘”。

  美麗海灣建設路徑可落地、複製、推廣

  在2023年全球濱海論壇上,中國自然資源部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聯合發布《海岸帶生態減災協同增效國際案例集》,收錄了來自中國、肯尼亞、斯裏蘭卡、英國等國家或地區的8個案例,福州新區濱海新城砂質海岸帶生態減災案例位列其中。

  2022年公布的全國首批美麗海灣優秀案例,福州濱海新城岸段也光榮入選。

  生態環境部專家指出,近年來福州濱海新城依託自身獨特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稟賦,針對江、海、山、林、沙、鳥多種生態要素疊加集合的實際,堅持整體設計、整體推進的系統觀念,夯實“海灘—防護林—濕地”綠色生態屏障,創新多舉措、全方位、高科技的智慧監管模式,有效改善了濱海生態環境,探索出一條可落地、可複製、可推廣的美麗海灣建設路徑。(記者 徐文宇)

[責任編輯:蔣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