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皇帝派鄭和海外“代購”了啥?到福建博物院看海絲文物去-新華網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語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體 新華網,讓新聞離你更近!
推薦:泉州線上福建省衛健委福建省人防辦
新華社新華網新華網客戶端公司官網 證券代碼: 603888 新聞熱線: 0591-87381859
原創報道融視頻互動式報道新華訪談新華雲直播“飛閱”新福建海峽兩岸鄉村振興法治福建熱點專區推廣資訊

皇帝派鄭和海外“代購”了啥?到福建博物院看海絲文物去

2023-05-18 15:12:40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福航太下——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印記”展覽5月18日-8月18日在福建博物院展出。新華網 劉豐 攝

  新華網福州5月18日電(劉豐)明宣宗給弟弟辦婚禮,派鄭和到海外“代購”了什麼禮品?古人“海淘”都愛買些啥?古代“中國制造”出口訂單有哪些“爆款”?

  5月18日,2023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主題展“福航太下——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印記”亮相福建博物院,匯聚了不少明星級海絲文物,揭秘許多鮮為人知的海絲傳奇。

  此次展覽堪稱“頂流”組合:由福建博物院聯合中國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中國航海博物館等35家文博機構,展出295件(套)海上絲綢之路相關文物,包括福建博物院的孔雀藍釉陶瓶、曾經“供禦”的建窯茶盞、在法門寺地宮發現的玻璃茶托茶碗、湖北省博物館藏永樂時期“西洋”銘文金錠等重量級文物。

  古代“中國制造”有哪些“爆款”

  海上絲綢之路,出口的不僅僅是絲綢。瓷器、茶葉、茶具等都是當時“中國制造”的“爆款”産品。

  古代景德鎮青花瓷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傳播而為世界矚目。此次展品中就有上海博物館藏元景德鎮窯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梅瓶被譽為“天下第一瓶”,代表著獨一無二的中式審美,在青花的“加持”下更是美出新高度。“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粧”,《青花瓷》的歌詞倣佛是為它量身定制。

  元景德鎮窯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將中式美學氛圍感拉滿。新華網 劉豐 攝

  元青花存世量稀少,非常珍貴。當時,景德鎮青花瓷器大量銷往海外,在土耳其托布卡比宮藏有與此瓶造型、紋飾都極為相似的梅瓶。

  福建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地、轉机樞紐和目的地,古代的“福建制造”也享譽海內外。

  福建自宋元以來一直是重要的外銷絲綢産地,福州地區出土過眾多宋代的華美絲綢。福州黃昇墓被譽為“絲綢寶庫”,出土的服飾和絲織品有354件,色彩繽紛、圖案富麗,代表了當時的一流水準。

  福建博物院藏黃昇墓南宋褐色羅鑲彩繪花邊廣袖袍。新華網 劉豐 攝

  同時,福建也是陶瓷大省,包括建窯、德化窯、漳州窯等在內的窯址聲名遠播,而與外銷有關的各地縣窯址更是不勝枚舉。

  福建博物院藏宋建窯黑釉醬斑紋盞。新華網 劉豐 攝

  皇帝派鄭和海外“代購”婚慶禮品

  海上絲綢之路,又被稱為“寶石之路”“香料之路”。展品中,湖北省博物館藏元金鑲淡黃色藍寶石帽頂,出土自梁莊王墓,帽頂底座的覆蓮瓣面上爪鑲紅寶石、藍寶石、綠松石,頂端以拴絲法鑲嵌1顆較大的淡黃色藍寶石。據文獻記載和科學檢測,梁莊王墓中除了綠松石、珍珠可能産自中國外,其他寶石的産地是東南亞和西亞。

  梁莊王墓出土的元金鑲淡黃色藍寶石帽頂,上面鑲嵌的寶石大多是舶來品。新華網 劉豐 攝

  展品中還有一件梁莊王墓出土的明永樂十七年“西洋”銘文金錠。正面鏨刻有“永樂十七年四月 日西洋等處買到/八成色金壹錠伍拾兩重”銘文,表明此金錠金料是鄭和船隊第五次下西洋時在“西洋等處”購得;錠銘“八成色金”,與實測含金量83.24%相符;“伍拾兩重”,實重1937克。

  梁莊王朱瞻垍,明宣宗朱瞻基異母弟。明朝有親王婚禮朝廷賞賜定親禮物的制度,定親禮物包括金錠五十兩。這塊金錠就是皇帝送給梁王迎娶王妃的結婚禮物。這是目前唯一一件有銘文記載的與鄭和下西洋有關的文物。

  明永樂十七年“西洋”銘文金錠,是明宣宗朱瞻基給弟弟梁莊王的結婚禮物,是鄭和海外“代購”的。新華網 劉豐 攝

  除了黃金珠寶,古人“海淘”還愛買香料。各個時期出土的香料、熏爐,見證了當時香料貿易的繁榮,也能反映當時雅致的用香文化。

  古人審美“國際范”:“中西合璧”玩“混搭”

  海上絲綢之路,是貿易之路,也是一條文化之路,中西方藝術審美彼此交融,和合共生。在一些瓷器、金屬器的造型、紋飾等方面,都可以看到技術上、審美上的模倣和學習。

  此次展品中,故宮博物院藏明永樂景德鎮窯青花花卉紋八方燭臺,就呈現出典型的“中西合璧”審美情趣。燭臺的青花裝飾均使用進口的蘇麻離青料,色調濃重艷麗。八方燭臺器型倣自阿拉伯銅器。

  明永樂景德鎮窯青花花卉紋八方燭臺,器型倣自阿拉伯銅器,青花裝飾使用進口的蘇麻離青料。新華網 劉豐 攝

  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唐素面淡黃色琉璃茶托、茶碗使用西方原料,中國制作,造型精巧美觀,真實反映了唐代琉璃生産的技術水準,是大唐引進先進文化、汲取外來技術經驗的典范。

  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唐素面淡黃色琉璃茶托、茶碗,引進了西方原料,由中國工匠制造。新華網 劉豐 攝

  齊文化博物院藏漢銀豆,主體可能由西亞傳入中國,但銅鈕和銅圈足則符合中國傳統的使用習慣,可能是傳入後由中國工匠配制,這是漢代異域文化本土化的一種表現。新華網 劉豐 攝

  豐富多元的外銷瓷器。新華網 劉豐 攝

  此次主題展由國家文物局、福建省人民政府指導,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福建省文物局、福州市人民政府、中國博物館協會聯合主辦,展出時間為5月18日—8月18日。

[責任編輯:程立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