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走進開放式的“古城博物館”——福州-新華網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語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體 新華網,讓新聞離你更近!
推薦:泉州線上福建省衛健委福建省人防辦
新華社新華網新華網客戶端公司官網 證券代碼: 603888 新聞熱線: 0591-87381859
原創報道融視頻互動式報道新華訪談新華雲直播“飛閱”新福建海峽兩岸鄉村振興法治福建熱點專區推廣資訊

走進開放式的“古城博物館”——福州

2023-05-17 15:30:08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5月16日攝)。

  主題為“博物館、可持續性與美好生活”的2023年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將于5月18日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辦。

  福州是一座擁有2200多年建城史和7000多年歷史文化積淀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多年來,福州持續推進文物和古厝保護工作,並將建築單體保護擴展為區域性歷史文化資源整合和集中成片保護利用,形成17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2個遺址公園、261條傳統老街巷、1200多處重點文物和古建築的全方位立體保護體係,並探索“古厝+非遺”“文物+旅遊”等模式激活歷史文化遺産活力。在福州,保護利用中的古厝、古街區、古遺址成為一座座“開放式的博物館”,彰顯千年古城的歷史文化魅力。

  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遊客在福州冶山春秋園觀賞山水景觀(5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孩子在福州新店古城遺址公園城墻前玩耍(5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遊客在位于福州馬尾的中國船政文化城參觀(5月1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遊客在福州煙臺山歷史風貌區古厝咖啡館內休閒(5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這是福州冶山春秋園的核心保護區——歐冶池,也稱劍池,據傳為春秋時期冶煉名家歐冶子鑄劍之地(5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遊客在位于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水榭戲臺參觀(5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這是位于福州市臺江區的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素有“福州傳統商業博物館”之稱(5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這是位于福州市臺江區的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素有“福州傳統商業博物館”之稱(5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5月1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遊客在福州冶山春秋園的考古發掘區唐代馬球場遺址參觀(5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這是位于福州市臺江區的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素有“福州傳統商業博物館”之稱(5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這是5月16日拍攝的福州煙臺山歷史風貌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5月1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這是福州冶山春秋園的核心保護區——歐冶池,也稱劍池,據傳為春秋時期冶煉名家歐冶子鑄劍之地(5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在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入口,遊客經過“有福之州 博物館之夜”的宣傳展示牌(5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遊客在冶山春秋園內的冶山遺址博物館參觀(5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遊客在位于福州馬尾的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參觀(5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遊客在福州煙臺山歷史風貌區參觀(5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這是位于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嚴復故居(5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這是5月16日拍攝的福州煙臺山歷史風貌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5月1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責任編輯:連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