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應用技術學院《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教學反哺、AI賦能、理實一體、賽創融合育人實踐-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21 16:34:24
來源:新華網

鄂爾多斯應用技術學院《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教學反哺、AI賦能、理實一體、賽創融合育人實踐

字體:

  鄂爾多斯應用技術學院是地方高校轉型發展過程中,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第一批以“應用技術”命名的本科院校。學校辦學定位“應用型、地方性”,秉承“知行合一、篤學致用”的校訓精神,扎根鄂爾多斯、服務內蒙古。

  學校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教學團隊致力於深化教學改革,構建多層次、立體化的“教學反哺教學”模式,通過整合畢業論文、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及內蒙古本土企業案例,形成以真實産業問題為導向的項目教學體系。團隊實施“四階遞進·理實融合”的知行閉環教學模式,推動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同步開展,系統培養學生從基礎驗證到複雜系統設計的綜合能力。同時,依託AI技術構建“專業-項目-知識-能力-思政”五維圖譜,實現教學過程的智能導學、精準評價與個性化支持。在實踐育人方面,團隊打造“以賽促學、以創提質、學賽創協同”的培養機制,通過階梯式平台推動競賽項目向創新成果轉化,有效提升學生的工程素養、創新能力和職業競爭力,為區域産業發展培養了一批高素質應用型技術人才。

一、構成了一個多層次、立體化的“教學反哺教學”模式

  畢業論文、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內蒙古特色的企業案例,共同作用於《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的項目式教學,構成了一個多層次、立體化的反哺循環。從學生畢業論文和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中提煉智慧牧場的題目,結合鄂爾多斯市阿爾巴斯山羊智慧牧場結合形成了課程教學的項目案例:牛(羊)智能項圈的設計和智能數羊器的設計,打造“真實企業案例-完整任務鏈條-階梯能力培養”三位一體的工程實踐創新項目體系,通過項目,培養學生從技術實現到系統集成的全流程能力。

 二、形成“四階遞進·理實融合”知行閉環教學模式

  課程總學分為 3.5學分,其中3學分理論與0.5學分實驗同步開設,為實現知識、能力、素質的螺旋式上升,團隊設計了四個環環相扣、逐層深入的實踐環節。

  第一階:課堂即時驗證,學生將理論課上隨堂完成23個配套小實驗。即時驗證理論知識,深化對基本概念、器件功能和電路原理的理解,夯實基礎。通過學情分析發現,學生不太喜歡理論課,喜歡動手實踐,所以團隊設計了數字電子技術口袋式實驗板,用於學生課堂教學,口袋式實驗板是後續課程電子技術綜合課程設計的設計任務,學生畫PCB圖,焊接電路以及調試全程自己完成,做成功的板子用在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的課堂教學環節,也就是在用在理實一體化教學的理論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利用口袋式實驗板可以進行基礎電路、基本元器件的驗證。

  第二階:課後簡單設計在理論課後,學生獨立完成以簡單設計為主題的實驗任務。實現“做中學”,引導學生從“驗證”邁向“設計”,培養運用基本原理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完成從理解到應用的第一次跨越。

  第三階:課程中期與後期的課程綜合項目,完成相關章節教學後,學生需獨立完成三個綜合性項目。項目流程涵蓋設計、倣真、調試、答辯全過程。實現“學做結合、探中學”,促進數字電子技術內部知識點的融會貫通,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和初步的項目管理能力。

  第四階:2學分獨立跨課程綜合設計 形式,在後續學期開設 《電子技術綜合課程設計》,要求學生綜合運用《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和《數字電子技術》三門核心課程的知識。 實現“融會貫通、創中做”,打破課程邊界,培養學生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能力,是實現知識整合與技術創新的終極環節。通過上述“四階遞進”的系統化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設計能力、創新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四個環節從基礎到前沿,從單一到綜合,有效實現了知識點的內化、融合與遷移,為學生後續的專業學習、學科競賽和職業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使用AI技術賦能項目式教學過程

  基於鄂爾多斯産業數據圖譜,以及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成AI專業圖譜+項目圖譜+知識圖譜+能力圖譜+思政圖譜。其中專業圖譜是依託智慧樹平台,建設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和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專業圖譜;項目圖譜:結合鄂爾多斯在能源、智能製造、智慧牧場等領域形成具有鄂爾多斯應用技術學院特色的項目圖譜;課程圖譜:借助AI工具及智慧樹平台形成數字電子技術的知識圖譜,思政圖譜:將專業知識點與工匠精神、工程倫理等思政元素關聯,形成課程思政圖譜。採用混合式教學模式,結合智慧樹,設計“課前AI導學-課中項目實踐-課後思政反思”的教學流程,借助AI技術實現專業技術維度、工程素養維度、職業價值觀維度的完整評價,並使用AI學情診斷技術為學生提供學習路徑的個性化學習服務。

 四、構建“以賽促學、以創提質、學賽創協同發展” 的立體化實踐育人模式

  教學過程深度整合學科競賽與創新創業教育,構建“以賽促學、以創提質、學賽創協同發展”的立體化實踐育人模式。通過將國家級、省級學科競賽與創新創業大賽融入課程設計,搭建 “基礎訓練-競賽選拔-項目孵化” 階梯式實踐平台。同時,依託校企合作資源,為學生提供從創意構思、方案設計到成果轉化的全流程指導,形成“競賽項目-創新課題- 創業項目”的轉化鏈條。近年來,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等各類科技競賽中,榮獲國家級、自治區級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共計200余項。在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榮獲國家級銀獎1項,銅獎1項,自治區8項;學生獲批國家級、自治區級、校級立項資助的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100余項。學生在各類競賽中屢獲佳績,孵化出多個具有市場潛力的創新創業項目,充分彰顯了賽創融合實踐體系在提升學生綜合實踐能力與創新素養方面的顯著成效。接下來,工作室繼續以學科競賽和創新創業項目為載體,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建立"産業需求-教學實踐-競賽提升-成果轉化"的良性循環機制,通過競賽反哺教學,持續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通過系統構建“教學反哺教學”機制、“四階遞進·理實融合”教學模式、AI技術賦能項目教學以及“學賽創協同”實踐育人體系,鄂爾多斯應用技術學院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未來,學校將繼續深化産教融合、賽教結合,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産業鏈有機銜接,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持續輸送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我國現代職業教育與應用型高等教育體系建設貢獻更多“鄂爾多斯經驗”。(供稿:鄂爾多斯應用技術學院 寶都吉雅)

【糾錯】 【責任編輯: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