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職校生在就業市場上找到自己的坐標係-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4/11 08:57:56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不少職校生在就業市場上找到自己的坐標係

字體:

  “如果所有人都去考公考編,那誰來?”

  這是最近社交媒體上很火的一個話題。不少網友在評論區説,“誰來給你們蓋房子呢?”“誰來守護大西北電力呢?”“誰來確保你們的快遞春節不打烊呢?”

  隨後,一名中職學生把這段話發到了社交媒體上:“就算這份工作在父母、社會大眾眼裏不值一提,但正是他們的存在讓某個人得到了很大的幸福。”很快引發了網友兩極化的評論,有人對此觀點&&讚同,也有人覺得推動社會發展更需要精英人群。

  這些討論反映出當前社會對職業教育和職業選擇的複雜態度,以及職業教育一直背負的爭議。

  2023年6月13日,在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的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司長劉明&&,當前,我國有1萬多所職業院校、3000多萬名在校生,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規模上已佔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至2022年10年間,職業教育累計為各行各業培養輸送了6100萬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在現代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一線新增從業人員有70%以上來自職校畢業生。

  不少從職業教育中走出來的學生在就業市場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坐標係。

 手拿多個offer仍想“優中選優”

  在2023年的秋招中,順德職業技術學院2022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3+2)學生吳姍姍找到了心儀的、與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她記得特別清楚,招聘會當天下午5點,結束實訓課程的她匆忙回到宿舍換上職業裝,在距離招聘會結束只有1小時的時間裏,她面試了8家公司,拿到了5個offer(錄用通知)。

  這只是她參加的一場招聘會。回憶起自己的秋招,吳姍姍感覺收穫滿滿,她一共面試過15家公司,最終收穫了8個offer。

  參加每場招聘會前,吳姍姍都會做很多準備工作。除了常規的簡歷製作和面試準備,她還給所有前來參加招聘會的企業“做體檢”。“每次舉辦招聘會,我們學校都會提前5天左右公布參加招聘會的所有企業的名單,我會挨個給這些企業做背調。”公司官網是否有備案,企業的組織架構、人員構成,是否按時交稅,企業參保人數規模多大,有沒有勞動糾紛和債務糾紛……這些都是吳姍姍的考量標準。

  吳姍姍在8個offer裏“優中選優”,最終選定了一家從事人體工學椅研發和製造的公司,並於今年3月4日提前進入該公司實習,職位是外銷部外貿業務員,主要負責的業務是對接國外客戶,在一些跨境&&上開發客戶並把産品銷售到國外。

  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電氣自動化專業學生江毅也已進入公司提前實習。自2月29日進入上海鐵路局杭州供電段進行入職培訓以來,體能訓練、理論學習、實操訓練……每天的日程安排得十分豐富,他樂在其中。“供電段負責鐵路的牽引供電,鐵路線路的檢修維修,基本上碰到的電都屬於強電。”江毅認為,從事高空作業及高壓行業,崗前培訓對新入職員工來説非常必要。

  他的就業準備工作從大一大二時就開始了。在老師的建議下,江毅參加了多場招聘會,提前了解了專業未來的就業方向及招聘企業的崗位要求。“最重要的是搞清楚公司需要我們這個專業的學生具備怎樣的能力。”他開始有針對性地加強專業能力、積累專業資格證書、積極參與技能大賽。

  江毅在兩場秋季校園招聘會中投遞了十幾家企業,拿到了8個offer。在杭州電纜、中國石化、浙江能源等央企國企中,他選擇了上海鐵路局。一方面是因為可觀的薪資,另一方面,“鐵路作為重要的交通運輸部門,更能實現我的個人價值。”江毅説。

  記者&&到吳姍姍時,她剛剛帶一批客戶參觀了工廠的生産線,為他們介紹了公司産品。這一個來月,她已經接待了近10次國外客戶,這些客戶多來自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以及部分歐美國家。

  兩名同學都十分認可學校組織的招聘會。吳姍姍説,“學校給我們提供了院招和校招的機會,如果想找專業對口的崗位,可以重點參加院招”。江毅也&&,儘管學校的專場招聘會規模比不上大型招聘會,但是“精準對接,契合度高、匹配性強”。

  “我們對春招的依賴很小,同學們基本在秋招中就能簽約。”作為班長,江毅對班級同學的就業情況十分了解,“有三分之二的同學找到工作了,大部分已開始提前實習,剩下的同學都在準備專升本考試”。吳姍姍所在的班級共有43人,除了專升本的同學,其他人也都找到工作了。

  與上述兩名同學不同,湖南理工職業技術學院智能製造學院“中聯重科土方機械有限公司海外訂單班”班長廖志勇沒有參加招聘會,他去年12月就進入這家公司工作。“企業、學校和我們學生簽訂三方協議,大三學期實行‘4+6’機械方向培養實習模式:4個月在校理論實習,6個月赴中聯重科土方機械公司企業實踐學習。”實習期通過後,廖志勇將正式成為一名海外售後服務工程師,前往俄羅斯、印度、以色列等國家進行工程器械的售後維修工作。

  “如果沒有學校和企業提供這個&&,我想靠自己的實力出國還是有很大難度的。”廖志勇認為趁着年輕應該多出去走一走,積累技術經驗。為了勝任這份工作,他正在苦練英語,尤其是口語表達,“這是我的弱項”。

  “學校近3年的就業率逐年遞增。”湖南理工職業技術學院智能製造學院黨總支副書記趙奇説,該校2021年初次畢業去向落實率為85.83%,2022年增長為89.00%,2023年達到93.32%。其中,光伏發電技術與應用專業的就業率高達97.53%,光伏材料製備技術專業為96.39%,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為94.35%。

  研究生、本科、專科都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不同學歷層次,培養目標有明顯差異,因此在就業市場上不同學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實質上是差異化的競爭。趙奇認為,專科更側重於職業技能的培養,課程設計也貼近企業實際需求,專科生的實踐能力相對更為突出,這對他們的就業起到了很好的助力作用。pagebreak

 多次調整專業目錄 為企業量身打造人才

  近幾年,從沿海發達地區到內陸新一線城市,製造業企業缺工現象越發突出。人社部公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全國“最缺工”的100個職業排行中,有41個屬於生産製造及有關人員,如汽車生産線操作工、車工、焊工。與此同時,高技能人才短缺現象較為明顯。

  在廣東,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區,製造業一直是經濟的重要支柱。2023年全省地區生産總值達到13.57萬億元、增長4.8%,是全國首個突破13萬億元的省份,總量連續35年居全國首位,製造業對廣東GDP增長貢獻率超過50%。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黃日安&&,學校近3年就業形勢總體向好且穩定,主要得益於地方産業經濟發展使得畢業生的市場需求量很大。“我們學校畢業生絕大多數在省內就業發展,因此我們與企業合作比較緊密,學校專業的設置以及各專業招生數量和規模的調整,總體上還是按照廣東産業發展需求來確定的。”

  以順德職業技術學院春季招生計劃為例,與2021年相比,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招生人數減少,數字化設計與製造技術、智慧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招生人數增多,新開設了新能源裝備技術、汽車製造與試驗技術等專業。這與廣東發力培育新能源汽車、儲能電池、集成電路等高端製造業的規劃緊密相連。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梳理發現,順應時代發展,專業調整緊跟市場需求的不只這一所學校。湖南理工職業技術學院也通過動態調整專業設置以及專業的招生名額,不斷優化學校的專業結構,不僅緊密對接和適應行業産業發展,還參考相應專業的就業情況。比如,該校今年撤銷動漫設計專業,新設室內藝術設計專業,因2023年工程造價專業就業不夠理想,縮減了工程造價專業2024年的招生計劃。

  在國家層面上,為適應新經濟、新業態、新職業的發展,職業教育的專業目錄5年一大修、每年動態更新,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等産業先進元素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培養適應高端産業和産業高端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2022年的10年裏,職業教育淘汰落後專業108種,升級和補充專業1007種,更新幅度超過70%,將人才培養結構調整與需求結構變遷動態地對接。

  高技能人才正成為市場緊缺資源,為企業量身打造人才,絕大多數的職業學校立足區域性、行業性特色優勢,通過訪企拓崗等渠道,深入了解當地行業領軍企業、中小微企業用人需求,大力培養適應企業一線崗位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主動引導學生到製造類企業、基層一線等領域就業。

  湖南理工職業技術學院新能源學院分佈式發電與微電網技術專業學生朱帆前年12月就進入一家新能源投資公司從事光伏運維工作。該校老師每年都會訪企拓崗,每專業按一定的數量要求拓展畢業生就業崗位。“企業來招聘時,我通過三輪面試後就進入這裡。”

  儘管後來有規模更大的企業向他拋來橄欖枝,但他還是選擇了這家公司。“因為它成立時間並不長,一直在不斷引進新能源領域新型技術,與公司同步成長會讓個人成長得更快。”事實確實如此,不到兩年的時間,朱帆多次被評為先進個人,職級已經升了一級。看著規模越來越大、技術越來越成熟、業務越來越廣泛的公司,他很慶幸自己當時的選擇,“未來我會繼續在這個領域深耕,爭取盡快能夠獨立完成項目”。

  毋庸置疑的是,職業學校畢業生已成為支撐中小企業集聚發展、産業邁向中高端的重要力量,而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的關鍵,是技能培訓。因此,職業院校與企業聯合辦學、開展訂單式培養、開設學徒制班漸成常態。

  在對山東光伏上下游産業對人才的需求進行分析後,淄博職業學院今年同一家企業合作成立了光伏産業學院,首屆招生30人,從光伏、儲能等方面服務地方的新興産業。淄博職業學院校企合作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李斌認為,“技術和生産工藝是不斷變化的,企業作為人才的需求端,非常清楚行業産業的技術變化和技術人才的崗位需求及規格要求”,所以一定要讓企業參與到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及標準的研製工作中。

  “這兩年明顯感覺企業主動找學校定向要人的多了。”李斌説,山東作為工業大省,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工業門類齊全、産業發展均衡。為服務國家戰略和地區産業發展,淄博職業學院基本所有的專業都開設了訂單班。從專業的設立,課程、教材、師資的互配,以及考核評價機制,都由企業和學校共同商定,學生定期到企業實習見習。“一畢業就能上崗,真正實現了學校和企業的零距離,企業就更願意要這種適應性特別強的學生。”李斌見過很多學生還沒畢業就有好幾家企業排隊等着要。

  2022年《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白皮書》的調研結果顯示,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崗位遍佈高端産業和産業高端,高職畢業生半年後年收入顯著高於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這是一個國家重視技能人才的時代,給了我們職校生很多信心。”江毅説。

  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多所職業院校教師都&&,學校每年收集接觸的崗位需求量都比畢業生人數多。“不少企業的技能人才仍面臨巨大缺口,據我了解,部分職業院校推薦崗位數量與畢業生人數之比甚至高達15:1。”趙奇説。

  學校與企業、市場深度融合的效果十分顯著。淄博職業學院近3年的平均就業率超過97%。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很多專業都實現了百分百就業,黃日安舉例説明,機電一體化技術、傢具設計與製造、製冷與空調技術等技術類專業的就業率是最高的,薪酬待遇也相當不錯。pagebreak

  轉變就業理念 在基層和一線積累經驗

  招聘季來臨之前,吳姍姍和江毅都很擔心自己找不到工作。

  擔心的來源非常具體。一方面,受整體經濟環境的影響,學生就業率不高。另一方面,他們很清楚,自己的學校就是一所大專。“想找一個工作輕鬆、待遇好、自己又非常喜歡的工作,基本是不可能的。”吳珊珊説。

  “勞動強度大”和“入行門檻低”曾經是社會對職業院校學生就業崗位的普遍印象,但改變已經發生。“以製造業為例,現在來我們學校招聘的製造類企業對學生的專業技能有明確考核標準,提供的工作崗位不僅有一定的技術門檻,而且自動化程度比較高。”趙奇&&,隨着科技的進步和産業結構的調整,這樣的崗位整體越來越少。湖州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與時尚創意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徐妍做調研時也去過很多企業的車間,上萬平方米的廠房乾淨整潔,數台機器人可以輔助作業,工人的工作環境和強度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在與學生的接觸中,徐妍發現,每年都會有一些學生拒絕就業,抱着“隨大流”心態備考專升本。還有少數同學認為就業就是去打工,心態不好、狀態也變差,只想著混個畢業證。“這反映出職校生對身份認同感的欠缺。”她説,轉變就業理念,讓學生在就業市場上找到自己的坐標係是職業院校需要開展的一門必修課。

  “我們培養的是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是藍領而非白領。”趙奇&&,從學生入學開始,學校的專業老師和就業指導課老師就不斷“科普”職業院校對人才培養的定位,以及專業未來的就業情況、工作種類、就業環境及薪資待遇水準。“讓學生對就業有一種合理的期待,而不是好高騖遠。”

  “市場需求越剛性,市場需求越強烈,那你的職業前景越光明,別人為你更高付費的意願就越大。”這是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就業處處長李振濤在給學生做就業輔導時常説的一句話。他教學生分析自己求職的職業崗位是否具有“技能長期性”,即分析這個崗位所要求的技能是否具有持續的需求、是否能夠隨着時間不斷學習和適應新的變化、以及是否能夠為個人的長期職業發展提供支撐。“這樣避免部分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採取騎馬找馬的方式,簡單選擇入職,而影響後面的職業發展。”

  職業院校中也有一部分學生選擇了專升本。黃日安&&,近幾年,專升本的數量一直在變多,“今年全校選擇專升本的學生佔比在15%至20%之間,文科類專業相對較多”。

  很多企業在招收文科類專業時,更側重於看文憑。順德職業技術學院2021級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吳佳青深知這一點。“提升學歷可以讓自己比同崗位的競爭對手更加突出,會更好就業。”她所在的專業一共有兩個班級,每個班級39人,一半的同學選擇了升學。吳佳青打算用一年半的時間完成工商管理的專升本學業,之所以選擇跨專業,她坦言是因為管理大類比較好就業。

  江毅深知鐵路電力線路檢修這份工作的辛苦:工作環境艱苦、夜間作業、高空作業、接觸高壓強電、沒有傳統節假日……但對即將駛入長達40多年的事業長河,這名24歲男生的信心像風一樣漲滿船帆。

  “我非常珍惜基層的工作經歷,這對我來説彌足珍貴,因為不管是技術問題還是管理問題,答案最終都是要從一線來的。”江毅甚至希望自己在基層待更久的時間,“幹得越久,越能真正了解一線需要什麼,得到的問題反饋才越真實”。

  打鐵還需自身硬,江毅羨慕那些站在世界技能大賽舞&上的年輕人。近幾年國家推出職業技能提升行動、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等,尊重技能人才的社會氛圍明顯提升。他打算通過參加技能競賽提高自身本領,爭取用10年時間成為一名行業內的“技術大拿”。(見習記者 陳曉 記者 許革)

【糾錯】 【責任編輯: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