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鄉村振興|重慶酉陽:農文旅融合繪就古村寨共富新景
2023年05月07日 16:10 來源: 新華社

  “大山的木葉爛成堆,只因小郎不會吹……”初夏的綿綿細雨中,一陣悠揚的歌聲從深山古村寨裏飄出。72歲的土家族婦女石敦蘭站在院子裏唱山歌,一曲罷了,她熱情招呼游客到自家農家樂吃午飯。

  行走在重慶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花田鄉何家岩村,古樸風貌和現代元素在這裡交融。順着石板路拾級而上,一座座吊腳樓立在山前,雨水沿屋檐滴落,綠蔭花叢點綴其間。走進屋中更“別有洞天”,苗繡工坊、臨崖咖啡館、無人超市、土家民宿和鄉村書院一應俱全,豐富的現代化業態讓這個小村莊充滿生機。

  何家岩村具有特色的土家傳統民居。新華社記者周思宇 攝

  “從貧困村到探索中的‘共富村’,這些年,村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花田鄉黨委書記鄒藝介紹,何家岩村地處武陵山深處,緊鄰菖蒲大草原,以萬畝梯田和優質大米遠近聞名,但由於交通不便、人才和資金缺乏,村莊發展水平長期滯後。

  雲霧朦朧中,站在高處俯瞰何家岩村的梯田,阡陌縱橫、滿目青翠。村民齊騰雲説,常聽老一輩人説何家岩的米尤其香,因為這裡“大日頭明晃晃,龍洞子水淌淌,雲頂子潤汪汪”,意思是光照、泉水、雲霧都很好。“但過去分散化種植和經營,難以形成統一的區域品牌,大米價格始終上不來。”鄒藝説。

  為提升種植規模化程度,自2013年以來,何家岩村建成5000畝水稻核心示範基地,由村集體合作社統一供種、指導和收購,逐漸打響了品牌。鄒藝介紹,如今深山梯田更走上了雲端,2022年何家岩村和平台公司共同推出“何家岩雲稻米”項目,全國9298名農場主通過“認養”稻田成為“雲上農場主”,100畝稻田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66萬元。

  何家岩村黨支部書記江皇甫告訴記者,項目總收入中的30多萬元直接分給參與種植管理的農戶,11萬餘元用於稻米加工、包裝、物流,剩餘的20余萬元存入了全村共富基金,用於全村發展與年終分紅。村民何紹華笑呵呵地説,自己拿出6畝地參與項目,分紅1萬多元,“比自己種地輕鬆不少,收益還更高了”。

  何家岩村的梯田景觀。新華社記者周思宇 攝

  近年來,何家岩村稻穀飄香,村民們也吃上了“旅游飯”。通過做強“貢米+鄉村旅游”,走農文旅融合發展新路,這個古村寨不僅煥發了新活力,更通過共富鄉村合作社等機制帶動全體村民享受發展紅利,一幅村美人和民富的畫卷在這裡徐徐鋪開。

  “我們充分利用梯田古寨、星空草原、土苗故事等優勢資源發展鄉村旅游。”江皇甫介紹,目前村裏開辦農家樂56戶,2022年接待游客6.5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960萬元。

  村民何鋼就經營着一家鄉村農家樂,去年升級改造後生意越來越紅火,收入達到20多萬元。何鋼的農家樂還入股參加了共富鄉村合作社,成為民宿示範改造戶,帶動不少村民就近務工和銷售農特産品。“一個人富不是真正的富,我想帶動鄉親們一起富起來。”何鋼説。

  據了解,何家岩村集體經濟組織主導成立的共富鄉村合作社目前已有46戶農戶加入,去年120名村民在合作社務工共獲得收入110余萬元。2022年,何家岩村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479萬元,較2021年增長4倍,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26%。

  村民們告訴記者,以前每逢下雨,村裏道路就泥濘不堪,人們穿筒靴才能通行,而今道路經過整修後變得平整乾淨,村民出行方便了不少。“大家都在感慨,共富鄉村真是好,一定要加把勁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何紹華説。

  “何家岩村是酉陽探索共富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縣委書記祁美文説,通過把外部動能轉換為鄉村發展的內生動能,何家岩村走出了一條特色資源村寨“自己的發展自己幹,自己的資源自己賺”的共富鄉村新路。下一步,酉陽將堅持把農民作為共富鄉村建設的實施主體和受益主體,充分利用海拔、星空、傳統村落等特色資源,加快形成內生式鄉村振興模式。(記者韓振、周思宇)

編輯: 江茜
精彩圖片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59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