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瞭望丨青少兒“增高針”濫用存隱患
2023年04月01日 15:53 來源: 瞭望

  來源:2023-04-01 瞭望 2023年第14期

  生長激素只能用於治療生長激素缺乏症、特發性矮身材等,不宜隨意擴大治療範疇

  80斤的兒童打周劑,一個月將花費11000元左右,要打到身高達到平均值或期望值為止,可能需要持續數年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張琴 谷訓 周聞韜 周思宇

  王鵬 圖/本刊

  近年來,俗稱“增高針”的生長激素藥物在一些青少年兒童及其家長群體中熱度持續攀升,其濫用易引發多重風險。《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實地多方暗訪調查發現,一些民營醫院利用家長“身高焦慮”進行營銷的現象屢見不鮮,存在生長激素診治不規範、生長激素濫用損害青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等多重風險。受訪人士建議,加強對生長激素藥物的監管,完善生長激素診療規範。

  “身高焦慮”成誘因

  重慶市民劉女士的兒子今年9歲,由於孩子出生時是足月小樣兒,劉女士和丈夫格外關注孩子的身高變化,眼看著孩子沒有“追”上同齡人的身高標準,劉女士感到格外焦慮。“我們從孩子兩歲時就開始研究增高醫療手段,聽別人説注射生長激素增高效果顯著,但擔心安全,到現在還在猶豫。”劉女士説。

  近年來,有類似焦慮的家長不在少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一項對1萬多名兒童家長的調查顯示,近四成家長期望兒子身高在180cm以上;該中心另一項調查顯示,在被家長期望身高達到175~179cm的男孩中,近八成遺傳身高低於這一水平。

  去年一項針對1286名受訪者進行的調查顯示,76.2%的受訪者會在意自己孩子的身高達不到理想身高,其中24.6%的受訪者非常在意。“身高焦慮”引起部分青少年兒童及其家長群體的關注。

  記者了解到,除了通過飲食、運動、睡眠指導等傳統方式外,有部分家長出現了“病急亂投醫”的情況,希望借助生長激素來給孩子增高。

  近年來,一些地區兒童醫院內分泌科門診患者數量明顯增多,其中諮詢身高問題的家庭佔據較高比例。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朱高慧介紹,來院想增高的青少年兒童門診接待量增加趨勢明顯,其中相當一部分孩子各項發育指標都正常,不屬於生長激素治療的範疇、不應干預。“生長激素是有適應症要求的治療手段,不是想長高就可以使用。”朱高慧説。

  記者近期暗訪重慶市金童佳兒童醫院、小米熊兒童醫院以及重慶江北黃泥塝醫院等多家民營醫院發現,一些被公立醫院醫生“勸退”的家長們又轉投於這些民營醫院,生長激素藥物在相關民營醫院幾乎給錢就能打。

  重慶市金童佳兒童醫院內分泌科一位醫生向記者介紹,該院檔案室已放置了數千份增高兒童的資料。“三個月就能看到效果,生長激素對於90%以上的孩子都有效!”該醫生&&,生長激素療法已經用了十幾年,沒有所謂的後遺症和副作用,安全又高效,“效果好的小朋友增高10厘米以上都有可能。”

  記者又以家長身份暗訪了重慶市小米熊兒童醫院。該院宣傳資料寫着“3至18歲只要檢查有生長潛能,都可以增高。”記者在線向該院1名醫生和1名醫導進行諮詢,對方均多次催促早日帶孩子面診,並説“不及時干預,孩子身高跟別人的差距就有可能越來越大。”醫導稱,該院能提供西南地區唯一的“一站式”身高管理。

  當記者&&開展兒童增高治療的醫院,請醫生解讀不規範使用生長激素的後果時,對方都三緘其口。重慶市衞生健康綜合行政執法總隊一名執法人員向記者介紹,增高針的使用屬於醫療診療規範問題,總隊近年來未接到過類似問題舉報。

  激素濫用存隱患

  研究顯示,生長激素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可能影響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

  多位公立醫院內分泌科和骨科專家指出,生長激素全稱是基因重組人生長激素,這種生長激素只能用於治療生長激素缺乏症、特發性矮身材等,不能擅自擴大治療範疇。如果給生長激素分泌正常的孩子注射生長激素,容易導致內分泌系統紊亂等問題,還可能會傷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生長激素是用於治病的,而不是單純‘改善’身高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三甲公立醫院內分泌科專家説,青少年兒童增高治療尚存爭議,是否存在不良影響需要長時間的醫學觀察,因該療法近年才“火”起來,目前還沒有相關的研究結論。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骨科主任劉星告訴記者,門診中發現一些青少年脊柱側彎患者中有部分是接受過生長激素增高治療的,兩者之間有可能存在因果關係,“因為骨骼在短時間內迅速發育,肌肉生長跟不上骨骼變長的速度,可能就把脊柱拉彎了。”

  專家介紹,人體在每個生長階段的動力是不同的。如在青春期,孩子的身高增長受生長激素和性激素共同作用,這時如盲目使用生長激素,可能激發已有腫瘤的生長,加重代謝綜合徵進程,短期內能幫助孩子竄個頭,但會失去此後持續長高的潛力。

  除可能危害青少年兒童身體健康外,生長激素的不當使用還有可能影響其心理健康。美國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臨床兒科學教授艾米麗·沃爾沃德研究發現,接受生長激素治療的矮小兒童可能比身高相似但未接受治療的同齡人更容易沮喪和退縮。

  此外,生長激素療法價格相當高昂,對多數家長來説是不小的經濟壓力。重慶市金童佳兒童醫院醫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80斤的兒童打周劑,一個月將花費11000元左右,要打到身高達到平均值或期望值為止,可能需要持續數年。由於所需劑量與體重成正比,隨着孩子長大,治療費也會增長,青春期孩子可能一年要花幾十萬元。

  完善診療規範

  專家&&,生長激素對於非生長激素缺乏的矮小兒童效果有限,更不可能達到“定制身高”的目的,盲目為改善身高而進行醫學干預並不可取,建議加大監管力度,完善生長激素診療規範,同時樹立正確社會價值導向,避免青少年兒童因“增高針”濫用危害身心健康。

  合力監管生長激素藥物。有關部門宜將生長激素藥物納入重點監管範疇,進一步明確監管主體。對個別機構將“增高針”當成神藥推銷的虛假宣傳、誤導宣傳行為應進行嚴厲打擊,提高其違法成本。此外各部門聯合形成合力,對違法行為依法嚴懲。

  完善生長激素診療規範。目前臨床上生長激素存在超範圍使用、過度治療等現象,有關部門宜推進生長激素規範化進程,通過&&診療規範和指南,明確生長激素使用情形和範圍。同時加強對醫生的培訓,避免臨床上生長激素濫用、超範圍使用。專家指出,當前開設兒童內分泌科專科的醫院和專業兒童內分泌醫生較為缺乏,宜加大公立醫院相關專業科室的建設力度,通過更多權威醫療機構和醫生為家長們釋疑解惑,糾正其身高焦慮背後的觀念誤區。

  加大科普宣傳,緩解“身高焦慮”。受訪專家介紹,影響身高增長的因素包括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心理因素等,相關部門宜就兒童身高議題進行輿論引導,宣傳營養科學搭配、保證孩子睡眠、引導孩子多運動、保持心情愉悅等科學的促生長方式。同時告知家長群體生長激素不當使用的副作用,倡導正確的社會價值導向。

編輯: 朱俊潔
精彩圖片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86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