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3月27日電(記者楊仕彥)在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區塊鏈與數據安全實驗室,王政正利用數據安全共享平台檢查隱私交易信息,一條條數據被隱私保護,操作流程全生命周期可追溯。
王政是一名數據安全工程技術人員,主要負責區塊鏈與隱私計算的産品研發以及數據要素資産化路徑課題研究。
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正逐漸成為驅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生産要素。“各種公司會收集大量的數據以及去採集、分析、挖掘數據背後的一些有價值的信息,但是數據分享也會帶來安全問題,特別是在涉及交叉使用以及信息洩露方面。”王政介紹。
2022年6月,人社部向社會公示18個新職業信息,其中包括數據安全工程技術人員。據介紹,他們是從事數據安全需求分析挖掘、技術方案設計、項目實施、運營管理等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

王政在查看代碼。新華社記者楊仕彥攝
數據安全工程技術人員需要掌握數學、計算機等專業知識,再通過密碼學、訪問控制、數據備份、隱私計算等技術來保障數據安全。一個數據安全産品的研發,需要經過需求分析、方案設計、功能研發、系統測試等流程。王政在其中要負責需求可行性評估、産品研發以及測試與實施。
王政説:“數據安全問題主要涉及兩個方面,即傳輸過程的數據安全以及存儲過程的數據安全。在數據傳輸過程,我們會利用安全協議保護數據。在存儲過程中,採用密碼學技術、訪問控制、數據備份等方式保障數據安全,並可以使用隱私計算技術實現數據的可用不可見。”
王政和團隊進行研發的數據安全共享平台利用區塊鏈與隱私計算技術,實現數據共享與計算時的隱私保護,提高參與共享各方的數據安全防護能力,可運用於數據要素、政務數據共享、供應鏈金融等領域。
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超過50萬億,佔GDP比重超過40%。像王政這樣的數據安全工程技術人員,是保障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目前,他所在的區塊鏈與數據安全實驗室已與西部數據交易中心合作,將數據安全領域的成果,融入數據要素資産化路徑中,保障數據要素市場安全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