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給長江做“體檢”——這群“水醫生”的堅持
2022年10月07日 17:48 來源: 新華社

  “陽光明媚的一個中午或者下午,走在江邊,突然間就會感受到我們這個工作,雖然平時比較煩瑣比較細微,但是看到一江碧水東流去,人民的幸福感以後,感覺到自己的工作還是很有意義的。”重慶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水室主任張曉嶺告訴記者。

  張曉嶺是一名環境監測工程師。博士畢業後他作為特殊人才被引進到重慶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要工作是監測長江幹流和支流的水環境,做好水污染防治。

  張曉嶺説,水環境監測就像醫生的體檢一樣。我們知道病因在哪,醫生才能更精準地醫治。我們都是心裏懷着一個夢想,保證水質安全,保證老百姓喝上放心的水。

  長江是中華民族長遠發展的重要支撐。十年來,張曉嶺和同事們見證了長江幹流和支流水質的日趨改善。

  “這10年的變化還是很明顯的。重慶的生活污水收集率大幅地提升。居民的生活周邊基本上就看不到那種廢水的情況,基本上都進入到污水處理廠,凈化以後就排入到我們的自然水體裏面。山更青了,水更綠了,然後天更藍了,生活更美好了。”張曉嶺説。

  隨着科技的發展,張曉嶺和同事們也在積極探索用智慧手段逐漸來替代手工監測。

  生態環境部公布的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環境治理成效顯著。長江幹流全線水質連續兩年實現了Ⅱ類及以上。

  “如果説前十年可能是以水污染防治為主,下一步可能就是要使水體更健康,相當於我們人的免疫系統更強大。所以治水的方向逐漸從水污染防治就轉變到水生態修復、水生態恢復這個方向。”張曉嶺説。

  記者:張海舟、陶冶 

編輯: 韓夢霖
精彩圖片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905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