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新房子社區的新變化——重慶老舊小區改造一線見聞
2022年07月26日 19:24 來源: 新華社

  “現在住得舒服多了,我就不準備搬啦!”72歲的李玉明在重慶市北碚區朝陽街道新房子社區住了20多年,原本盤算着賣掉房子換個地方養老的他,最近又改了主意。

新房子社區新建的休閒廣場上,小朋友在玩耍。新華社發(秦廷富攝)

  新房子社區建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建成之初曾是當地最新的國企家屬區,由此得名。隨着樓齡漸長,這裡成了典型的老舊社區,屋面漏水、管道老化,還存在不少違章搭建。居民們感嘆,新房子社區“名不副實”。

  2021年4月開始,北碚區利用城市更新專項資金對這裡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拆除違建、整修外立面、修補樓頂漏水,每一項解決的都是大家關心的“痛點”“堵點”。

  但工程推進並不容易。開工後不久,實施改造的北碚佳友公司工程部負責人譚顯文發現,社區1棟的施工遇到難題。一樓的陳大爺為擴大居住面積在陽&上私自搭建了一個房間,影響消防安全和鄰里出行,樓上住戶多有不滿。另一邊,二樓張阿姨家的衞生間漏水,使得樓下的陳大爺苦不堪言。“你不拆違建,我就不搞防水”,兩家陷入僵局之中,直接影響到樓棟的改造進度。

  “沒辦法,我們只能一邊施工改造一邊協調勸導。”譚顯文説,在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登門勸説多次後,兩家終於同意坐下來和解,橫亙多年的鄰里矛盾得以順利消除:違章搭建的陽&拆除了,廁所漏水的問題也得到解決。

改造後的新房子社區,面貌煥然一新。新華社發(秦廷富攝)

  在居民支持配合下,新房子社區拆除樓頂違建3000多平方米,不少過去被長期佔用的樓頂陽&、路邊綠地得以恢復。各項改造計劃加速推進,電線、電話線、網絡光纖全部埋入地下;社區綠化提檔升級,還新辟了兩個休閒廣場。作為開放式社區,新房子社區重點配齊了消防設施、監控攝像頭,還用上了高空拋物智能監測系統,居民生活更有“安全感”。

  “除了看得到的‘硬體’升級,我們還在探索居民共建共治,讓改造成果長效化。”新房子社區黨委書記唐海燕説,新房子社區是一個無物業、無大修基金、無業委會的“三無”小區,為此社區成立了自治管理服務委員會,充分發揮社區黨員、網格員的作用,帶動居民群眾共同參與,提升社區管理水平。

  唐海燕説,以樓頂空間管理為例,社區自管委在廣泛徵求居民意見後,將拆違騰退出來的樓頂空間劃分為晾曬區、花園區、蔬菜區等多個區域,還配備了公用的晾衣架、灑水壺,既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又讓樓頂空間利用實現最大化。

新房子社區居民樓頂的花園區。新華社記者 柯高陽攝

  歷時一年多的改造,新房子社區的面貌煥然一新,居民過上了更加舒適的生活。一些原本打算搬走的住戶也選擇留下來。

  新房子社區發生的新變化,成為重慶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一個縮影。自2018年啟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試點以來,重慶市累計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000多個、改造面積近8000萬平方米,70余萬戶居民直接受惠。(記者柯高陽)

編輯: 劉文靜
精彩圖片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865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