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少兒閱讀活動場所,爺孫倆一起閱讀。新華網發
新華網重慶4月22日電(譚春蘭 徐明鳴)人間四月天,最美讀書時。從田間邁入雲端,農家書屋讓農民生活“閱”來越精彩;遍佈社區街巷的公益書房,讓文化服務更普惠精準;有聲閱讀從“聽書”到廣播劇,刷新人們對“耳朵經濟”的想象……
春日閱讀,萬物復“書”
從讀書中獲得新知,在閱讀中享受快樂,近日,在重慶潼南新華書店、區圖書館、中學校園,抑或公園庭院,處處可見沉浸在文字海洋的讀書人。
在202路公交車上,車廂內的大部分乘客都在盯着自己的手機看,其中一位女士正在看書。“讀書是一件奢侈的事情。這個道理,我是工作之後才領悟到的。人一旦進入工作狀態,時間就不再受自己的控制。愛書者只好見縫插針,利用一切碎片時間進行閱讀。”這位女士説到。
對於今年65歲的李美蘭來説,每天泡上茶,帶着茶壺到奮進廣場區圖書館看上一會報紙、圖書,是退休後生活重要的一部分。
“這裡圖書、報刊種類非常多,我可以看到很多新資訊、新知識,對我們老年人閱讀學習有很大幫助。”李美蘭説,不僅是硬體設施,圖書館的服務水平也在不斷提高。
“都説活到老,學到老,多看書多讀報,這樣跟我的孫子在飯桌上都有聊不完的話題。”李美蘭笑呵呵地説。
位於正興街的新華書店則是潼南愛書人的天堂,在這裡看書的、購書的、休閒的隨處可見。繁忙的生活中,人們在閒暇之餘,在這裡放慢腳步、沉靜心態,在書海中自由翱翔。
李勁波是潼南實驗中學的一名學生。“都説書中自有黃金屋。通過閱讀,我讀到了戰國時期,我看到西方世界。”他説,想閱讀更多的書,增加自己的文學素養,讀歷史、學哲學,將來像路遙一樣,當作家。
“現在我們區的圖書館地方大,藏書多,想看啥子書自己去找就得行了,還引進了朗讀亭、電子書等新設備,可以24小時來圖書館借書。”潼南中學退休教師張文龍,在潼南圖書館有幾十年的閱讀史了,他是圖書館發展變遷的歷史見證者。潼南圖書館像他一樣的“忠實粉絲”不在少數。

圖為流動圖書車為村民們發放圖書。新華網發
農家書屋:讓農民生活“閱”來越精彩
在農村地區,自農家書屋工程啟動以來,短短幾年時間,208間書屋遍及潼南廣袤農村,讓廣大農民享受到濃濃書香。
春光裏,菜地忙。匆忙吃過午飯,王大爺就忙裏偷閒,翻看起一本蔬菜病蟲害防治的書。“現在種蔬菜,技術是關鍵。”到農家書屋閱讀,或者借了書帶回家看,已經成了他平日裏的習慣。
走進上和鎮團山村的農家書屋,書架上分門別類擺放着農業種植、特色養殖、世界名著、法律知識等書籍。
“書屋剛建起來時,書還不多。”王大爺坦言,當時一些農業種植方面的讀物,不僅技術落伍,還不對口,“我們種麥子的人,去看種大米的書,風馬牛不相及嘛!”他嘿嘿一笑。
隨着閱讀需求的不斷增長,村民對農家書屋的有效閱讀量、借書時間、新書更新等問題,有了更高期望。
據了解,目前潼南區各農家書屋擁有圖書期刊少則上千冊,多的達3000余冊,已經建成並投入使用的農家書屋有155個村及310個外借點,除此之外,該區每年定期都會為農家書屋免費配送一批新書,並按照農民“讀得懂、用得上、留得住”的原則,精準配置圖書。
“現在書籍更新快、更有針對性,關於本地農作物的書增加不少,通俗易懂、圖文並茂。變化特別大。”看著不同種類的書籍擺上書架,王大爺感受真切。
農家書屋不但受到農戶們的歡迎,村裏的很多孩子也是這裡的常客。
和城市孩子相比,農村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較少,農家書屋是他們接觸外界的重要橋梁。
“放學後,很多孩子都會來書屋上自習、看書。”該書屋管理員&&,孩子們的父母多在外務工,農家書屋往往成了孩子們的“第二課堂”。
“這裡有很多書,我都喜歡看,每天到這裡看書,可以學到很多知識,感到很有趣、充實。”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小玉林,是書屋裏的常客。
“我很喜歡《一千零一夜》裏的故事,有時候我能一口氣讀完好幾個呢!”他説,最喜歡故事中阿里巴巴的淳樸善良,愛護窮人,還不貪財。
“村村有書屋,戶戶飄書香”,農家書屋的建成,解決了當地農民看書難、讀報難的問題。隨着全民閱讀的服務網越織越密,書香飄向潼南的每個角落。

圖為微信讀書界面。新華網發
聽書:喚醒被遺忘的閱讀方式
隨着工作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人們的工作、學習壓力越來越大,能夠自由支配的業餘時間不斷被擠壓,儘管許多人有着讀書的渴望和衝動,但能在安靜的時間裏沉浸於書香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一種嶄新的閱讀方式卻也應運而生——用耳朵“讀書”。
“1975年二三月間,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細濛濛的雨絲夾着一星半點的雪花,正紛紛淋淋地向大地飄灑着……”打開聽書App,戴上耳機,這成為了潼南人張躍的新習慣。
自大學時代起,張躍就堅持每天讀書一小時,可工作後日益加快的生活節奏讓他幾乎沒有時間翻開書本去閱讀。
於是,每天的上下班路上,成為了他的“充電”時間。
“我覺得語言比單純的文字更具感染力,一些優秀作品用聲音演繹出來,會讓書中的人物鮮活起來,更能讓讀者置身其中。”張躍喜歡歷史,這段時間,他已經聽完了《明朝那些事兒》《這裡曾經是漢朝》《話説宋朝》等一系列長篇歷史小説。
聽書為什麼會這麼流行?在很多閱讀愛好者眼中,方便快捷、輕鬆愉快、解放雙眼是選擇聽書的最重要原因。無論是在乘坐交通工具的路上,或是走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又或者是躺在床上放鬆一下疲憊的身體準備入睡之時,聽書都能讓你隨時隨地實現閱讀的願望。
和張躍一樣,隨着互聯技術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了“聽書”一族。
“去年我一共聽了19本書。”做自媒體工作的張女士,總愛一邊幹家務一邊聽財經方面的書籍,她説,現代人每天的工作都是對着電腦,眼睛和頸椎都非常疲勞,休息的時候再也提不起興趣去好好讀書了,“所以這個時候換耳朵上場,感覺特別放鬆,幹起活來一點也不枯燥。”
睡覺前、做飯時、做家務時……“聽書”打破了閱讀的門檻,在現代人越顯碎片化的生活中找到了生長空間。
從書籍匱乏的年代,到現在圖書館的書琳瑯滿目、24小時自助圖書館為愛書人開放;從單一的紙質閱讀,到電子書、有聲閱讀等現代化氣息的全民閱讀……潼南人的閱讀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