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新華全媒+|鱘“歡”長江
2022年03月01日 17:53 來源: 新華社

  在重慶市萬州區的三峽庫區珍稀魚類馴養基地,一條條長江鱘在江水中暢游。大的長江鱘身長一米多,有力的尾巴不時激起朵朵水花。

  三峽庫區珍稀魚類馴養基地。新華社記者唐奕 攝 

  萬州區水産研究所副所長顏忠仔細觀察着這些長江鱘的生長狀況。從事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馴養及人工繁育工作30多年的他,從1995年開始馴養長江鱘。經過多年探索,長江鱘的人工繁育研究工作在這個基地順利開展。

  三峽庫區珍稀魚類馴養基地裏的長江鱘。新華社記者唐奕 攝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成功儲備長江鱘親本100多條,正在對長江鱘人工繁殖開展進一步攻關。我們通過增殖放流,將人工繁育的長江鱘投放到天然水域,有望恢復它們的種群數量。”顏忠對記者説。

  長江鱘又稱達氏鱘,與中華鱘外形相似、體型稍小,但中華鱘屬溯河洄游性魚類,在長江入海口近海區域生長、繁殖期洄游到長江産卵;長江鱘屬淡水定居性魚類,是長江上游特有的珍稀魚類,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由於此前長江生態環境惡化,長江鱘種群數量逐步減少,處於瀕危狀態。

  2021年1月1日長江流域重點水域10年禁漁全面啟動,2021年3月1日起長江保護法實施……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指引下,母親河長江煥發新顏,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長江鱘開始“新生”,鱘“歡”長江的場景日益呈現。

  記者從重慶市林業局獲悉,近年來重慶市加強以長江鱘為代表的珍稀瀕危物種保護和拯救工作,長江保護法實施後,重慶市相關部門在魚類産卵場等重要生境開展水域專項巡護70余次,在多個江段投放人工魚巢7.8萬平方米,先後6次放流長江鱘、胭脂魚等珍稀特有魚類苗種345.93萬尾。

  “長江禁漁以及長江保護法的實施,對長江鱘的保護效果十分明顯。”西南大學水産學院教授姚維志説。

  隨着漁民退捕上岸,不少過去靠打魚為生的漁民現在成了護魚人。2000年開始在長江裏打魚的萬州人張松,如今依然是江上往來人、出沒風波裏,但身份變成了萬州區長江“十年禁漁”護魚隊隊員,在江上巡查違規捕撈、垂釣等行為。

  長江保護法實施後,張松的工作更好開展了。他説:“辛苦肯定辛苦,但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能夠生活在環境好的長江邊上,我要把這份工作盡職盡責地做下去。”

  “我們科研機構正在加強研究,在長江上游四川、重慶段做了一年多的調查,就是尋找適合長江鱘産卵的場地,促進長江鱘自然繁育。”姚維志説。(記者周凱、張海舟)

編輯: 韓夢霖
精彩圖片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8427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