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相關負責人正在介紹無菌豬的應用。新華網發
新華網重慶12月8日電(陳雨 胡夢雪)“我們成功突破了無菌豬培育的核心關鍵技術,率先在榮昌建立了國內領先的無菌豬培育和應用平台……”日前,“當好‘橋頭堡’ 構建增長極”網絡主題活動啟動,採訪團首站走進重慶市榮昌區,探索這裡如何打造科技創新“橋頭堡”。
榮昌地處成渝主軸黃金聯結點上,與大足、銅梁、潼南同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橋頭堡”城市。近年來,榮昌通過産業科技創新,大力推進傳統産業升級,發展智能製造,為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創新賦能 榮昌豬玩起“農業科技范兒”
憨態可掬的榮昌豬又被叫做“熊貓豬”。作為世界八大、中國三大優良種豬之一,榮昌豬以適應性強、雜交配合力好、遺傳性能穩定等優點,馳名國內外。榮昌國家生豬交易市場、國家生豬大數據中心、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如今,榮昌豬的科技含金量越來越高,“科技范兒”十足的榮昌豬正日益長成。
在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採訪團見到了無菌豬、SPF豬等多個豬中“寶貝”。
據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負責人介紹,無菌豬是不含任何微生物的一類特殊動物,是研究菌群與生長髮育、疾病防控以及提供高生物安全等級醫用産品的特殊模型動物,在醫學、生物學、畜牧、食品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比如,用無菌豬接種嬰幼兒的腸道菌群,可模擬嬰幼兒腸道消化和免疫系統的發育,評價嬰幼兒奶粉和兒童疫苗具有獨特優勢;無菌豬還可以應用於抗生素替代研究、特殊功能食品開發、種豬疫病凈化等研究領域。
SPF豬是指體內無特定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的豬,是生命科學研究、動物疫苗評價和生物製品生産的重要實驗材料和原材料。“目前,中心生産的SPF豬細胞、皮膚、血液等已應用於非洲豬瘟疫苗研製、醫美産品和植入性醫療器械的生産,為生物醫藥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高品質原材料保障。” 該負責人&&。
相比小白鼠,豬在解剖結構和生理代謝等方面與人類更加接近,因此除無菌豬外,研究所還培養了“人源化抗體豬”和“耳聾豬”兩種豬。
“針對榮昌豬‘洋眼’先天性耳聾的特性,我們建立了遺傳性聽力缺陷榮昌豬資源模型,與解放軍總醫院等單位聯合開展人工耳蝸移植和基因導入治療等研究,將全面應用於人類內耳發育生物學、聽覺重建、藥物及治療手段篩選等研究領域。” 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利用豬與人極其相似的器官系統、具有基因多樣、繁殖周期短、一窩産仔多等特性,將其作為根據特殊需要進行選育的模型動物。
同時,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在重大疫病防控方面,重點開展豬場生物防禦、重大疫病早期快速精準診斷技術研究,創制精準預防性和治療性疫苗及新型中獸藥産品。
蝴蝶效應 “榮昌豬”引發全域科技風暴
“榮昌豬”的快速發展,也極大調動了科技人員的積極性,一場科技風暴隨之而來。
據榮昌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依託重慶市畜牧科技院的科研實力和科技人才資源,短短幾年時間內,榮昌已培育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人源化抗體轉基因小鼠和獲得轉人免疫球蛋白超大基因片段轉基因豬,建成了無菌豬培育和應用平台和無菌豬試驗基地,在遺傳性感音神經性耳聾動物模型、人源化抗體轉基因動物等研究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
在培育創新主體上,榮昌近年先後引進重慶琪金食品集團、紫燕集團、煌上煌食品、重慶椿林食品等一批知名食品企業。這些企業的入駐,不僅使“榮昌豬”延伸了産業鏈、提升了價值鏈,還發揮了科技創新的主力軍作用。今年1月,由琪金公司牽頭,與重慶市畜牧科學院、重慶市種豬場組成豬種質資源收集利用與品種試驗科企聯合體,成功申報榮昌豬種質創新試驗研究項目。
到2025年,初步形成畜牧、陶瓷、電子電路、生物醫藥、裝備製造科技創新中心框架體系和核心功能,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00家以上,市級科技型企業達到1000家以上,榮昌高新區進入百強行列;到2035年,力爭整體創新水平躋身重慶市第一方陣,基本建成成渝地區科技創新橋頭堡……這是榮昌區提出的目標。一隻“熊貓豬”引發的科技風暴正在席捲榮昌,未來,科技創新力十足的榮昌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