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廣陽灣智創生態城描繪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苦竹溪邊休憩的市民 攝/敖鵬

中國智谷(重慶)新天澤科技園

生態修復後的廣陽島 攝/敖鵬

生態修復後的廣陽島 攝/敖鵬

  10月21日,在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廣陽灣智創生態城長江以南約115平方公里範圍的規劃情況和未來藍圖正式發布。

  根據規劃,作為重慶中心城區城市新名片之一和東部的核心引領區,廣陽灣智創生態城將緊扣“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智創生態城”戰略定位,“兩點”承載地、“兩地“展示地、“兩高”體驗地功能定位,在嚴格保護“一島一心兩屏多廊”生態空間格局的基礎上,規劃構建“一島一灣、三城一鎮、兩屏村居、九廊交織”城野互融共生、“城、鎮、村”融合發展的城鄉空間格局,描繪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創建廣陽灣智創生態城,對於重慶立足“兩點”定位,實現“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有着重要的戰略意義。社會各界對此寄予厚望,也十分關心廣陽灣智創生態城規劃的細節,以及生態城未來將在哪些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廣陽灣智創生態城建設,首先有利於推進重慶在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重慶經開區相關人士&&,重慶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最後一道關口,市委、市政府強化“上游意識”,提出打造“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在踐行生態文明理念、優化生産生活生態空間等6個方面開展綠色發展示範。

  在此背景下,高起點創建廣陽灣智創生態城,有利於加快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以點帶面探索碳達峰、碳中和的實現路徑,高水平引領重慶在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

  其次,廣陽灣智創生態城建設有利於重慶加快形成優勢互補的區域布局。在重慶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全市“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整體布局中,廣陽灣智創生態城作為東部生態城的核心引領區。高起點創建廣陽灣智創生態城,有利於各區域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協同聯動,堅定有為推進高質量發展,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展現大擔當、實現新作為。

  最後,廣陽灣智創生態城建設有利於重慶全面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

  目前,市委、市政府正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把廣陽灣智創生態城與西部(重慶)科學城、兩江協同創新區作為全市三大科技創新平台,深入推動科技創新。高起點創建廣陽灣智創生態城,十分有利於推動科技功能布局與發展戰略方向相結合,發揮廣陽灣智創生態城創新主體集聚、創新活力強勁的優勢,為重慶打造成為更多重大科技成果誕生地和全國重要創新策源地提供有力支撐。

  廣陽灣智創生態城規劃具有哪些方面的特點和亮點?

  市規劃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余穎&&,規劃方案所有特點和亮點,就是全面貫徹落實“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智創生態城”這一目標定位上。規劃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建設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開路先鋒、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時代標杆、科技創新賦能添彩的典範引領。

  據介紹,該規劃立意高遠,從廣陽島到智創生態城、東部生態城,由江心的“眼珠”聯動上下“眼瞼”,擴展及面,加快把新藍圖、作戰圖變為實景圖,引領重慶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更好地發揮示範作用。

  聚焦智慧、創新、生態、人居,上述規劃讓人們在智創生態城可享受“山抹微雲,天連衰草,流水繞孤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之美,綠色低碳循環産業的創新之美,大數據智能化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智慧之美,江城江鎮江村、山城山鎮山村、詩意棲居的人居之美。

  縱覽規劃方案,可以明顯感知到規劃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保持戰略定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以生態為媒,讓智慧與生活相融合、創新與生活相融合,通過全方位、不間斷的生態實踐,充分展現、廣泛傳播生態之美。

  在具體的亮點上,該規劃完善了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加強規劃立法。2019年8月,重慶市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廣陽島片區規劃管理的決定》;同年11月,市政府審批總體規劃。至今,已構建從總規—詳細規劃—專項規劃及其各階段城市設計、標準導則為一體的空間規劃體系,確保把“每一寸土地規劃得清清楚楚”,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

  同時,該規劃也結合了廣陽島生態實踐,探索理論與實踐融合創新,提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最優價值生命共同體理論、鄉野化理論、智慧生態理論等,深入推進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余穎説,規劃方案從空間規劃深入到場景規劃。在場景上,營造充滿情感的空間,通過在廣陽島上用青山、秀水、茂林、良田、凈湖、豐草等生態修復策略,生動表達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島外結合生態本底和功能布局,營造感悟山水的游憩場景、萬物互聯的智能場景、低碳創新的産業場景以及綠色健康的生活場景。

  規劃落地後,廣陽灣智創生態城上將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以生態為本,以創新為魂、綠色為要、智慧為用,以廣陽島為風景眼,深入推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

  重慶經開區相關負責人&&,廣陽灣智創生態城將與各界共謀綠色低碳發展及創新支撐,提供機遇、招賢納助,為打造“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智創生態城”帶來源源不絕的內生動力。

  廣陽灣智創生態城四大定位

  

  重慶正傾力打造“智造重鎮”“智慧名城”,廣陽灣智創生態城是先行示範。堅持智慧賦能,加快推動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建設智慧生態、智慧建造、智慧風景、智慧管理等應用場景,打造智慧城市,構建開放領先的新型數字社會生態,讓城市更聰明、更智慧。

  

  科技創新是廣陽灣智創生態城建設的題中之義。強化科技創新支撐,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和綠色低碳循環技術攻關,打通創新鏈、産業鏈、價值鏈,構建“政産學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打造科技創新賦能添彩的典範引領,讓城市更有活力、更具動力。

  

  聚焦“生態”,堅持“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加快推動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以“八個綠色”為重點,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進一步打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展示綠色發展的重慶樣板,讓城市更低碳、更環保。

  

  以“産城景人文”融合發展為理念和願景,推動生産、生活、生態深度融合,讓城市野境共生,營造宜居宜業宜游良好環境,建設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現代城市,打造世界級生態城市和人居文明的核心典範,真正守護青山綠水、留住最美鄉愁,讓城市更宜居、更美好。

  數讀廣陽灣智創生態城規劃

  廣陽灣智創生態城長江以南約115平方公里

  規範範圍涵蓋

  涵蓋廣陽島,廣陽灣,通江、迎龍、東港3個城市組團,廣陽灣巴渝國際人才小鎮,銅鑼山、明月山2條山脈和沿山沿江布局的村落,9條綠廊。

  打造綠廊

  打造綠廊,布局145處公園綠地,面積481公頃,實現“300米入園、1公里入林”。

  強化産業平台

  強化産業平台,當地將搭建區域性綠色金融、綠色技術交易、多學科交叉創新、綠色設計4處綠色産業創新服務平台。

  廣陽島生態修復主體已經完工

  目前,全島自然恢復面積達到67%,全島植物恢復到500余種,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鳥類增至190余種,吸引中華秋沙鴨等300余種動物生息繁衍。

  預計到2025年

  廣陽灣智創生態城建設將取得重要進展,初步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形成碳達峰、碳中和的技術研發和産業集聚優勢。

  到2035年

  碳達峰、碳中和的技術研發和産業集聚達到全國領先水平,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全面綠色轉型,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王彩艷 楊敏 圖片除署名外由廣陽灣智創生態城提供)

編輯: 葛琦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00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