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觀察 | 國慶假期“輕旅游”“微度假”火了 重慶旅游産業如何應對?

跳墩河公園成為本地游打卡勝地。兩江新區宣傳部供圖,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發

  與其跨越山海人擠人,不如就在近郊玩一玩!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人們的假期休閒模式也在悄然改變,以短時間、近距離、高頻次為特點的“輕旅游”“微度假”成為了很多人的首選,這些變化將給重慶旅游産業帶來什麼機遇和挑戰?重慶旅游産業如何適應變化,求新求變?

游客在園博園合影留念。通訊員 陳昕 攝

  新現象——

  周邊游成為市民度假“選項”

  “聽説園博園免費開放了,我早就預約好了,一開園就帶全家人來游玩。”10月1日一早,市民張敏帶着父母和孩子,在園博園的塗鴉墻前拍照。

  園博園免費開放首日,迎來了不少前來打卡的游客。

  廣場一角,《暢游園博 共慶華誕》塗鴉墻上,寫滿了各種各樣對祖國的祝福。一幅巨大的五星紅旗海報矗立在一旁,吸引了不少游客拍照留念。

  不僅如此,禮嘉智慧公園、金海灣公園、金州公園等地,同樣迎來了一批批游客錯峰前來游玩。

  適合帶孩子去玩耍的重慶科技館是家長遛娃首選之地,截至10月3日上午10點,10月3日-5日的預約人數均已約滿,每日5550人的預約量,這意味着整個國慶假期科技館將接待游客38000多人。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梳理等多個旅游平台的數據發現,城市周邊景區火爆。數據顯示,“十一”首日,攜程平台的省內游訂單佔總量訂單一半以上,本地游、周邊游趨勢明顯。

  攜程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國慶長假,中短途的周邊游仍然是廣大市民的首選,截至10月2日,重慶市內的景區預訂同比19年增幅達105%。其中最熱門的景點分別為園博園、歡樂谷、建川博物館、巫山小三峽、仙女山、樂和樂都、奧陶紀、天生三橋、黑山谷、重慶動物園等。

涪陵一景區推出“吃重慶小面慶祖國華誕”活動,吸引不少游客。景區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發

  新活力——

  本地消費潛力大幅釋放

  城市周邊“微度假”成為熱門,帶動了一系列本地消費變化。有的區縣還發放大量消費券,極大地刺激了消費潛力。

  “我們民宿10月1日至6日的房間,在9月15日前就已經預訂滿了。”重慶縉雲山一家民宿老闆告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國慶期間重慶天氣比較熱,所以長假期間迎來了很多本地游客上山。

  不僅訂單爆滿,價格方面也有明顯上升。記者從去哪兒獲悉,重慶在該平台最火爆的民宿位於解放碑、洪崖洞一帶。其中許多民宿平時200多元一間的房型,國慶期間賣到600多元,還一房難求。

  去哪兒度假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國慶期間,除雲南以外,各省份內的1-3日自由行及跟團游預訂火爆。周邊綜合型度假村、精緻露營産品、城市酷玩體驗觀星星空等新玩法,受到年輕旅客的歡迎。梁平竹海一家新開的星空露營基地,住宿産品從388元的集裝箱,到2688元的木屋,國慶假期前幾日均已訂滿。

  抓住短途游、周邊游的機遇,重慶各大景區、商圈紛紛創新業態、模式,並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各顯神通”吸引游客。

  兩江影視城打造了第四屆金秋文化旅游節供游客體驗,推出開城儀式、抗戰勝利大巡游、風情歌舞秀、超千平米影視級真人游戲化體驗《九州民國》等多個沉浸式游玩項目;

  涪陵藺市美心紅酒小鎮景區推出“我與國旗合影”“吃重慶小面慶祖國華誕”活動,還將長達72米的手工長壽面煮成了100碗重慶特色小面,供游客們免費品嘗;

  The Oval一奧天地舉行了OK音樂節,邀請了12支迷笛/草莓音樂節常駐樂隊,如艾斯、碎瓷、再次干涉、孵化等,以搖滾音樂藝術和商業生活相輔相成,為兩江新區的藝術生活增彩。

國慶假期,孩子們在重慶科技館“大開眼界”。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首席記者 李文科 攝

  新挑戰——

  旅游産業如何適應需求變化

  圍繞旅游消費休閒化、本地化的趨勢,旅游産業正經歷新一輪供給側改革。

  重慶社會科學院市情與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康莊對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出省疫情防控相對嚴格,非必要不出省,大量省外出游需求轉化為本地周邊游、短途游以及相對遠郊的旅游需求等。“整體來説,這對重慶市內旅游服務是一個重大的機會。”康莊説。

  相較於外來游客,本地居民的本地游、周邊游更加日常且高頻,中外旅游産業的發展規律也表明,日常化、高頻化的旅游消費有助於平抑淡、旺季之間的波動,構建更加良性發展的旅游經濟。

  “本地游也帶來了一系列新的挑戰,旅游業需要注意到這一變化,及時做出改變。”康莊提到,由於疫情防控,更多人減少對公共交通的使用,自駕游趨勢變得更加明顯,旅游市場的發展方向也在從跟團游向自駕游轉移,疫情防控的常態化使這種轉移得以加速。自駕游就對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提出了新需求,需要相應做出改變。尤其是鄉村旅游的需求變得更加旺盛,也成為推動農旅融合發展、持續推動鄉村振興的契機。

  另外,不像外來游客更偏重“走馬觀花”、打卡景點,本地游客更喜歡休閒放鬆的旅游産品,可能用“宅在酒店”的方式犒勞自己,酒店不再是單純的吃飯和睡覺,這就要求酒店對自身的定位和新産品的開發需求有更加清晰的認知。

  很多人選擇到城市周邊感受綠水青山、田園之樂,雖然出游時間不長,但往往是舉家出行或好友結伴,對旅游産品的需求層次更加豐富,旅游服務商可以多考慮,如何同時滿足老中青三代人,或是主題鮮明、凸顯個性。

  康莊認為,重慶的旅游産業要順應變化趨勢,包括各區縣政府、旅游産品服務商,比如公園、景區、鄉村農家樂等,要不斷創新産品形式,打造更多精品體驗,更好地滿足本地游客日益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記者 佘振芳 記者 邱小雅)

編輯: 劉磊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928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