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雨燕“先遣小分隊”已抵京 比往年時間提前
2023-04-10 09:20:03 來源: 新京報
圖集

  4月7日,志願者張麗婷在北海公園拍到了北京雨燕。

  4月7日,任禹陶在北海公園拍攝雨燕。

  2021年6月27日,北海公園,志願者打撈救助落水的雨燕。

  2021年6月27日,北海公園,被志願者打撈起來的雨燕。

  2021年7月,柴文菡在北海公園拍到的雨燕。

  黃昏時分,柴文菡來到地壇牌樓,一陣洪亮的叫聲劃破天際。“雨燕回來了!”還沒看到雨燕小巧的身影,她已經聽到了“老朋友”熟悉的鳴叫。

  每年4月,北京雨燕從遙遠的非洲南部飛抵北京。今年3月底4月初,柴文菡等雨燕調查志願者已經陸續發現了雨燕的蹤跡。他們呼吁更多市民加入志願者大家庭,摸清雨燕的“家底兒”。

  雨燕提前返京

  3月末,北京雨燕調查志願者的微信群裏叮叮地響動起來,幾位志願者不約而同在群裏報告,他們在觀測點位發現了雨燕。

  “過去兩年,雨燕幾乎都是4月3日至5日率先在鐘鼓樓現身。看來今年,我們的‘冠軍寶座’被奪走了。”柴文菡是位幽默熱情的中學老師,她所在的觀測點位是地壇和鐘鼓樓,今年已經觀測到了20多只雨燕。

  北海公園觀測點志願者張麗婷也在五龍亭重遇雨燕。3月底4月初,她用手機拍到了50只,估計現場能有上百只。她説,那幾天氣溫驟升,北京雨燕的突然現身讓大家頗為驚喜。近幾天刮大風,雨燕似乎又少了起來。4月7日晚,她只在五龍亭拍到了10多只。

  北京雨燕曾集中分布在天壇、正陽門、雍和宮等地,它們在北京城裏漫天飛舞的景象是老北京人的記憶。雨燕也被視為古都北京的生態符號,它們是全世界極少以一座城市的名字命名的野生鳥類,也是2008年奧運會吉祥物“福娃妮妮”的原型。

  2017年,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聯合宣武青少年科技館發起了北京雨燕調查項目,並面向社會招募志願者,一起摸清北京雨燕的數量和分布情況。自2018年調查項目正式開始,今年已是第六個年頭。

  雨燕提前返京,志願者們也忙碌起來。集群飛翔的雨燕在天空中是一個個“小黑點”,志願者的工作就是每周拍攝布滿“黑點”的天空照片,回到家裏在電腦螢幕上放大,數雨燕的數量,並記錄拍攝時間、地點。

  “其他人在拍鼓樓,我拍雨燕”

  柴文菡是2019年得知這一項目的,當時,喜歡動物的她在北京動物園做講解志願者,一位“老志願者”發現她熱衷觀鳥,力邀她參與雨燕調查。時值8月,雨燕在北京完成繁殖並飛往非洲南部越冬,觀測調查工作告一段落。她只能先通過項目的“總結大會”了解一二。

  這場精彩的“總結大會”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時,北京師范大學的鳥類專家趙欣如蒞臨現場,為大家帶來了一場生動的雨燕科普課,一位小學老師還設計了節目,讓小朋友們穿上黑衣服扮演雨燕。“這些節目排得特別好,當時就覺得這個組織太有意思了,太有意義了。”柴文菡説。

  小時候,柴文菡的姥爺在正陽門工作,雨燕上下翻飛的場景給她留下了美好、親切的記憶。2020年春天,她迫不及待地加入了志願者調查組,觀察雨燕也讓她重溫了童年的樂趣。

  各個點位的志願者偶爾也進行“互動”。鐘鼓樓和地壇點位的雨燕數量不算多,有一次,柴文菡受張麗婷之邀去北海公園做調查。“我們在鐘鼓樓做調查,開玩笑自詡‘樓長’,但去了北海公園五龍亭才算開眼了。”她仍不忘當時的激動,由于五龍亭的高度有限,雨燕飛得低,貼著水面和人們的身邊掠過,“被那麼多雨燕環繞的感覺非常震撼。”

  柴文菡還架起三腳架,用長焦鏡頭記錄雨燕回巢的場景,“其他人在拍鼓樓,我拍雨燕。”日落時分,雨燕倏地鑽入鼓樓城門樓上的小洞中,她將這段視頻發到了朋友圈,大家紛紛問她這是什麼,因為速度太快看不清。再次拍攝時,她將速度調慢,記錄下雨燕靈巧回巢的畫面,它們定位之精準讓人驚嘆。在五龍亭拍攝時,她用手電輔助照明,由于位置較低,甚至可以看清雨燕的眼神。“那目光很好奇,好像在問,你們拍我幹嗎?”

  由于經常在朋友圈“宣傳”雨燕,柴文菡的朋友也受到了感染。一次,她的醫生朋友發現了一只無法飛行的雨燕,第一時間聯繫了她。“雨燕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空中度過,在飛行中捕食、喝水、交配,所以飛不了時一定出現了問題。”最後在她的牽線下,這只受傷的雨燕被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接走治療。

  新志願者入群

  和柴文菡一樣,每年都有新的志願者加入調查團隊。志願者從最初的45名,擴大到現在的約600名。

  不久前,新的志願者招募已經完成。“原來的群已滿500人,今年我們又開設了新群。”宣武青少年科技館生物教師岳穎説。每年新志願者上崗前,項目照例會組織培訓,新志願者除了觀鳥愛好者,還有一些家長和孩子。此次,岳穎精心準備了培訓內容,包括如何區分雨燕和家燕、雨燕的遷徙路線等等,增加孩子們的興趣。

  去年,雨燕調查共有33個固定調查點和67個臨時調查點。固定調查點包括天壇公園、北海公園、頤和園和正陽門的古建築,天寧寺橋、四惠橋等立交橋,北京西站、中華民族園等倣古建築。在這些地方,雨燕種群穩定,志願者需要每周去觀測和記錄數量,“志願者工作也好,生活也好,走到哪兒都養成了‘抬頭望天’的習慣。根據他們隨時隨地的觀察和申報,我們也增加了臨時調查點。”

  岳穎説,去年,共有300多名志願者參與了調查,將單次單個固定點位統計的雨燕數量最大值相加,志願者一共觀察到了8891只雨燕。加之雨燕在京繁殖,志願者保守估計雨燕種群數量在10000只左右。

  近年來,固定調查點和臨時調查點的數量都有遞增的趨勢,項目也相應增加了對志願者的需求。據岳穎介紹,參與的人越多,調查點就會越多,最後得出的數據就越準確。因為臨時調查點中可能也有穩定的種群,由于沒有固定的志願者,這些地方就沒法做長期統計。

  張麗婷説,北海公園點位的人手也不是很夠,五龍亭的雨燕數量最多,但公園南門和東門附近也有雨燕需要觀測,“我們的觀察記錄頻率是每周一次,但不需要所有人每周都去,每組每周去1-2名志願者完成拍照和計數即可。”

  任禹陶今年13歲,是北京四中的學生,已經連續5年參加了雨燕科學調查。“在公園中看到這些小精靈盤旋在古建周圍,是非常美好的畫面,也會勾起我的童年回憶。”她希望被雨燕環繞的輕松愉悅心情能被更多人體會到,“歡迎更多的志願者加入我們。”(記者 張璐)

  (原標題:北京雨燕“先遣小分隊”已抵京比往年返京時間提前;北京雨燕調查志願者呼吁更多市民加入調查摸清雨燕“家底兒”)

+1
【糾錯】 責任編輯: 韓磊
北京要聞
  • 北京雨燕“先遣小分隊”已抵京 比往年時間提前
    4月7日,志願者張麗婷在北海公園拍到了北京雨燕。2017年,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聯合宣武青少年科技館發起了北京雨燕調查項目,並面向社會招募志願者,一起摸清北京雨燕的數量和分布情況。
  • 北京:永定河平原南段一期工程預計年底完工
    2021年年底,北京啟動永定河平原南段一期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工程,起點為宛平湖末端,終點至崔指揮營(市界)。永定河流域投資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永定河平原南段生態補水子槽工程已完成93%,綠化生態修復工程已完成53.8%,總體完工率達73%。
  • 尹力到北京工業大學調研時強調 抓緊抓實主題教育 增強科技創新能力 為首都高品質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援
    昨天上午,市委書記尹力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首都高等教育高品質發展”到北京工業大學調查研究,並指導開展主題教育。
  • 各具神韻與名字 千姿百態二十四橋“點睛”亮馬河
    友誼橋的橋名寓意北京與世界相連友誼長存。(記者 朱松梅)問渠橋、和光橋、碧沙橋、織錦橋……最近,亮馬河6公里的航線上,24座形態各異的跨河橋修葺一新,並有了充滿文化底蘊的新名字。
  • 北京海澱區項目入選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樣板”
    國家衛健委近日公布《2023年中央財政支援公立醫院改革與高品質發展示范項目競爭性評審結果》,15個城市的項目被確定為示范項目。15個公立醫院改革與高品質發展示范項目的城市分別為:北京市海澱區、天津市濱海新區、河北省石家莊市、吉林省長春市、上海市嘉定區、江蘇省揚州市、浙江省湖州市、江西省鷹潭市、山東省濰坊市、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海南省三亞市、四川省自貢市、雲南省玉溪市、陜西省延安市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
春遊京張鐵路遺址公園
春遊京張鐵路遺址公園
人大附中分校舉行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實踐活動
人大附中分校舉行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實踐活動
北京平谷:梨花綻放迎客來
北京平谷:梨花綻放迎客來
傅雷銅像在國家圖書館落成
傅雷銅像在國家圖書館落成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54311129506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