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新華網北京3月19日電(記者邰思聰)中央財經大學數字生態社會價值研究所、新職業與新就業騰訊觀測站日前聯合舉辦“從兩會看數字生態就業新趨勢”沙龍。與會專家研討認為,數字經濟與平台發展打破了時空限制,降低了就業門檻,數字生態就業乃大勢所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文化發展部研究室主任張冰子研究員&&,數字經濟在促進經濟增長、引領社會發展方面能發揮更大作用。整體看,高質量就業有很多的標準,但基本是“短板及格、且有長板”,數字平台可以較好實現促進高質量與普惠性就業的結合。
首都經貿大學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當前經濟復蘇持續,但就業壓力依然很大。數字生態就業是適應未來就業的趨勢,也是帶有保障的就業模式,很多勞動者能在生態內實現就業的切換與持續的發展。促進數字生態就業需要全社會各方的溝通力量支持,需要更大力度支持平台企業發展,發揮平台創新優勢,通過市場的力量助力高質量就業。當然,數字平台在創業就業中“大顯身手”既需要支持平台經濟持續發展、營造創新生態,也要求平台企業主動作為,健全就業保障,助力國家穩定就業大局。
同時,與會專家&&,緩解就業的“三重顧慮”也需要提升勞動者的數字技能。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勞動關係系主任孟泉提出,許多勞動者對數字生態就業普遍存在“認知顧慮”“技能顧慮”與“穩定顧慮”,有針對性地提升勞動者數字技能是打消其顧慮的重要途徑。騰訊社會研究中心秘書長張玉玲&&,數字時代勞動者需要用個人確定性的能力去面對外部不確定性的環境,讓勞動者提升底層、基礎能力,才能跟得上數字化的列車。
北京要聞
-
專家共話數字生態與高質量普惠性就業
促進數字生態就業需要全社會各方的溝通力量支持,需要更大力度支持平台企業發展,發揮平台創新優勢,通過市場的力量助力高質量就業。
-
“北京中軸線上的大思政課”啟動 助力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
記者從中國人民大學獲悉,“北京中軸線上的大思政課”旨在將以中軸線為代表的古都文化融入大中小學的思政課教育教學體系,助力全國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引領學生讀懂北京中軸線所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偉大民族精神,堅定文化自信。
-
珍稀水生物見證北京懷柔水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如今,“水中大熊貓”桃花水母、“水質監督員”北京水毛茛等珍稀水生物成為懷柔“常客”,水生態環境正持續向好。
-
北京石景山區發放上千萬元消費券
石景山區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汽車消費券發放活動,無需企業出資,用政府補貼疊加店內自有活動的方式,使消費者購車真正得實惠。
-
北京亮馬河遊船開啟2023年首航
當日,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的亮馬河遊船旅游項目開啟2023年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