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16日電 題:近期降水有利農業生産 專家建議加強農田分類管理
新華社記者黃垚
近期,我國中東部地區連續出現兩次大範圍雨雪降溫天氣過程。這兩次天氣過程如何産生?給農業生産帶來哪些影響?怎樣做好農田分類管理?中央氣象&相關專家對此進行了解讀。
中央氣象&高級工程師蔡薌寧分析,這兩次天氣過程都主要受東移高空槽、高原槽、南支槽以及低層低渦和切變線影響,有利的動力抬升條件促使低層西南暖濕氣流加強北推,與北方南下冷空氣交匯;同時,低層偏東風的匯入進一步加強了北方地區的水汽輸送,從而造成中東部地區出現大範圍降水天氣。
監測顯示,受兩次天氣過程影響,西北地區中東部、華北大部、黃淮西部、江淮、江漢等地普遍出現1至10毫米降水,部分地區降水達10至25毫米;江南、華南大部地區降水偏多,其中江南大部降水量在50至100毫米,寡照突出。
“春季是由冬季風向夏季風轉變的過渡時期,常有冷空氣侵襲,導致天氣‘喜怒無常’,忽冷忽熱,晝夜溫差大。而冷空氣南下與暖濕空氣相持,易形成陰雨天氣。”蔡薌寧説,春季冷空氣勢力強的年份還易出現“倒春寒”。據介紹,自2月1日以來,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勢力較弱,全國大部地區氣溫偏高。從北半球環流形勢看,極渦偏向西半球,強冷空氣主要影響北美大陸。
“這兩次大範圍雨雪天氣過程對農業生産的影響總體利大於弊。”中央氣象&正研級高級工程師延昊介紹,對北方來説,雨雪天氣能夠改善土壤墑情,對小麥安全越冬和萌動返青非常有利。而對南方來説,降雨有利於增加水資源,改善西南地區東部小麥和油菜産區土壤缺墑狀況。江南等地去年經歷了夏秋冬連旱,可利用近期降雨,科學增加庫塘蓄水,做好春耕春播工作。
據中央氣象&預報,預計未來一週,南方地區降水明顯減弱,中東部氣溫有所起伏,我國大部農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專家&&,南方地區降水減弱,光溫條件適宜,有利於油菜抽薹開花、經濟林果正常生長髮育及華南南部早稻的適時播種;華南西北部、貴州、重慶等地有10至30毫米降水,對改善土壤墑情有利。
18日至20日,受弱冷空氣影響,中東部地區將出現弱雨雪過程,西北地區東部、華北西部和北部等地有小雪或雨夾雪,利於土壤增墑和冬小麥安全越冬及萌動返青,但對設施農業和畜牧業生産略有不利。
專家建議,北方冬麥區可根據墑情苗情,適時劃鋤和澆灌返青水;設施農業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做好保溫防凍、溫濕調控等管理。前兩次雨雪過程後,南方部分地方土壤已出現過濕情況,要及時清溝理墑、排濕降漬,並根據苗情和發育期,科學合理施肥,同時加強病蟲害防治;華南南部地區注意抓住晴好天氣做好春播工作。
-
近期降水有利農業生産 專家建議加強農田分類管理
-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緊扣重大區域發展戰略 打造區域質量發展新優勢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總工程師、質量發展局局長黃國梁介紹,《質量強國建設綱要》以專欄的形式,部署實施“區域質量發展示範工程”,將推動質量強省、質量強市、質量強業向縱深發展。
-
40再出發 中國體博會開始“破圈”
2023中國體博會仍以健身、體育場館及器材、體育消費及服務三大主題劃分展區,但各展區都融入了跨行業的最新發展趨勢。
-
讓修鞋、配鑰匙等“小修小補”規範有序回歸百姓生活
-
“穿越時空的中國·長城”數字影像展在京亮相
據主辦方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有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影像展以同名圖書為藍本製作,所用的原創手繪歷史長卷,由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杜飛創作,通過寫實的繪畫手法,生動還原了秦始皇築長城、白登之圍、山海關大戰等十余個中國故事的精彩瞬間,是紙質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的新探索、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