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計劃新開工老舊小區綜合整治40個,為老樓加裝電梯20部,推進1000戶直管公房申請式退租,新增600個錯時共享停車位,實施柳蔭公園、廣渠春曉、廣渠秋韻、蟠桃宮周邊綠地及桃園鐵路沿線全齡友好公園改造提升……昨日(5日)上午,東城區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舉行“提升城市宜居品質,促進文化繁榮發展”主題新聞發布會,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會上獲悉,2023年東城區將從住、行、綠等多方面出發,持續提升百姓生活環境品質。
新開工20部老樓加裝電梯
加快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開展簡易樓騰退,啟動並完成國子監申請式退租一期項目,完成首都功能核心區首個危舊樓房改建試點……隨着城市更新的步伐,過去一年,東城區的老百姓越來越能明顯地感受到,身邊居住環境越來越舒適、越來越安全。
東城區住房城市建設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張曉峰&&,2023年東城區將圍繞“一橫一縱”和重點地區,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在居住類城市更新方面,老舊小區綜合整治2023年計劃新確認不少於50個、新開工40個、新完工20個,新開工老舊樓房加裝電梯20部;直管公房申請式退租方面,力爭推進1000戶直管公房申請式退租,持續做好皇城景山街區、鐘鼓樓周邊等已退租項目的恢復性修建工作。
産業類城市更新方面,推動老舊廠房、老舊低效樓宇、傳統商業設施等存量空間提質增效,2023年重點實施沙灘後街22號項目(老舊廠房類項目)、中國黃金大廈項目(老舊低效樓宇)、京城百工坊升級改造項目(老舊低效樓宇)。區域綜合性城市更新方面,持續推進隆福寺文化街區修繕更新、王府井街區更新提升,實現片區可持續發展。設施類、公共空間類項目也將分類有序推進實施。
完成17個“美麗院落”亮相
東城區城市管理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王品軍透露,2023年東城區將啟動朝陽門南北小街、朝阜路(東城段)等環境提升工程,實施鼓樓東大街(二期)、東華門大街、五道營胡同等環境整治項目,推動安定門地區及西草市街架空線入地,完成17個“美麗院落”亮相。創建“基本無違建區”,計劃拆除存量違建5萬平方米左右,保持佔道經營、無證無照經營和違規“開墻打洞”動態清零。同時,實施重點河湖水質改善項目,保持地表水市級考核斷面穩定達標,啟動南護城河水系景觀提升和濱河路3處斷點打通工程,打造便利可達的親水休閒景觀帶。大力倡導節約用水,推進“光瓶行動”,為轄區居民家庭換裝節水器具預計5000余套。
此外,東城區還將繼續深化交通治理,改善道路出行,啟動景泰路道路工程,實施望壇地區3條市政道路建設,推動手帕胡同等道路項目徵收,推進一批次支路建成通車。完成路側停車三期項目建設交付,推進立體停車設施建設,擴大車位有償共享,計劃新增600個錯時共享停車位。在全區支路以上道路,推廣夜間反光設施,提升交通安全水平。
在園林綠化方面,東城區園林綠化局黨組書記、局長蘇振芳透露,2023年,東城區將對朝阜路、永外地區中軸周邊實施林蔭路改造;實施柳蔭公園、廣渠春曉、廣渠秋韻、蟠桃宮周邊綠地及桃園鐵路沿線全齡友好公園改造提升;推進公園拆違和打開圍欄,實施地壇先鋒體育場拆違騰退,完善全齡友好空間;實施天壇醫院舊址和儀表二廠拆遷騰退空間綠化,建設美術館東側綠地、東直門西北角口袋公園及龍潭中湖公園和柳蔭公園2處體育公園,完成東便門和廣渠門橋區兩處橋體綠化,推進東直門交通樞紐周邊景觀配套工程,進一步提升全區綠化環境品質。針對明城墻、地壇、永定門等文保單位,東城區深入挖掘公園歷史文化,推動文物古建活化利用,力爭實現“公園+文化+旅游”的融合發展,提升公園文化屬性和服務品質。做好美國白蛾專項防控,完成300株衰弱古樹名木復壯。
區文化活動中心年內落成
東城區委宣傳部副部長王鐵峰介紹,2022年,東城區發揮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統籌作用,&&一系列文化政策,打出文化發展“組合拳”。2023年東城區將繼續攻堅中軸線申遺,落地10處會館空間項目合作。實現東城區文化活動中心落成亮相,優化“十分鐘文化圈”。推動“書香之城”“非遺之城”融入社區場景,辦好全國話劇展演季、孔廟國子監國學文化節,構建城市文化生態。加快推進首開首院産業園、星海E園文化科技創新園等項目建設,積極打造東城特色“文巷”。建設故宮—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實施“故宮以東”共創計劃。辦好第二屆北京文化論壇、大學生電影節、中國紀錄片大會等標誌性活動等。
東城區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胡國偉透露,2023年,東城區將以創新手段守護遺産。開展第一批文物“活歷計劃”試點工作,明確第一批活化利用清單。繼續舉辦2023北京古建音樂季,利用社會公益信託基金,助力文物活化利用品牌活動可持續發展。開展永定門城樓保護及展示利用、正陽橋疏渠記碑保護展示工作,完成鼓樓保護修繕,南北中軸端點將實現良性互動。實施“非遺煥新”優秀項目扶持計劃,啟動東城非遺項目檔案標準化建設,打造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體驗中心。深入推進文旅部“非遺在社區”項目,持續擴大試點範圍,讓傳統非遺賦彩當代生活。
此外,東城區將以更高的格局擦亮品牌,包括打造“故宮以東”品牌強磁場,繼續舉辦“故宮以東”共創大會,深度聯動北京文化論壇,全面展示共創成果。聚焦“文化金三角”,打造“住宿+”“戲劇+”“故宮以東之騎跡東城”等多條文化探訪線路系列産品,生動串聯東城網紅打卡地。通過“故宮以東”“大戲東望”等品牌持續為隆福寺地區導入優質文旅資源,持續培育主題鮮明的街區文化消費業態,確保隆福寺二期順利如期亮相。(文/記者 蔣若靜)
(原標題:優化“十分鐘文化圈”建設“文化金三角”以創新手段守護遺産 東城將開展文物“活歷計劃”試點)
-
提升環境品質 東城將開展文物“活歷計劃”試點
隨着城市更新的步伐,過去一年,東城區的老百姓越來越能明顯地感受到,身邊居住環境越來越舒適、越來越安全。
-
北京今年首個慢行系統改造工程開工
針對朝陽門橋區存在問題,交管部門堅持“行人優先、慢行優先”理念,於1月4日晚間至1月5日凌晨,啟動實施朝陽門橋慢行系統優化提升改造工程。
-
大興新城西片區控規批復 承接中心城功能疏解
記者近日從市規自委獲悉,《北京大興新城西片區DX00-0401~0413街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20年-2035年)》獲得批復。
-
北京石景山區:地鐵1號線福壽嶺站年內竣工
記者昨天(5日)從石景山區兩會上獲悉,2023年,石景山區計劃完成地鐵1號線福壽嶺站改造,推動市郊鐵路城市副中心線石景山段提升工程,加快推進蘋果園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建設衙門口東路等市政道路,促進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
新華全媒+|全力“保健康、防重症”——各地醫護人員堅守疫情防控一線速寫
自2022年12月以來,全國多地急危重症患者日漸增多,廣大醫務工作者白衣為甲、日夜奮戰,用忘我的工作踐行了醫者仁心,為群眾帶來戰勝疫情的信心,以實際行動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