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14日電(記者趙旭)中海語言文化論壇日前在北京舉行。該論壇由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與北京語言大學聯合主辦,旨在進一步推動中國與海合會國家的語言教育和文化交流。
海合會全稱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於1981年5月宣布成立,包括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曼蘇丹國、巴林王國、卡塔爾國、科威特國、沙特阿拉伯王國六個國家。自成立之日起,中國即同其建立了&&。
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主任馬箭飛&&,隨着中國與海合會國家各領域務實合作不斷深入,當地民眾學習中文的需求與日俱增,中海中文教學合作也取得了可喜成果。語合中心願與海合會各國各類機構及學校開展更加密切的合作,通過派遣中文教學專家、派遣中文教師、培訓當地本土教師、合作設立中文智慧教室、中文學習測試中心和網絡中文課堂,提供中文學習研修班等多種方式,為當地培養高水平中文優秀人才。
阿曼駐華大使納賽爾·布賽義迪説,參加母校北語的活動,深深地感到溫暖和自豪。他在發言中提到,近年來中國的對外漢語教育蓬勃發展,已架起一座從中國通向更多國家和地區的宏偉大橋。
北京語言大學校長劉利&&,北語是一所以國際中文教育與中外人文交流為主要任務的國際型大學,推動中外語言互通與多元文明互鑒,是這所學校的特殊辦學使命和創建世界一流語言大學的內驅動力。北語將立足人才培養,着力造就更多服務中海各國發展和雙邊友好的新時代優秀青年;助力中海數字化合作,推進中海教育的互聯互通;創新人文交流,着力推進中海文明互鑒。
劉利説,中海雙方可探索把“中海語言文化論壇”機制化,並設立論壇工作辦公室,推動論壇定期舉行;成立“中海高校語言文化教育聯盟”,共商辦學大計,共享辦學資源,全面推進雙邊高校以語言文化人才培養為核心的辦學合作和全方位、多層次的人文交流;成立“中海聯合研究院”,與海合會國家高校和科研機構,聯合開展以語言文化為核心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合作、經典著作互譯和研究生教育,推出高水平成果和高層次人才。
-
2025年北京市將實現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全覆蓋
2022年度北京商業高峰論壇暨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論壇昨天開幕。截至目前,東城區、西城區、石景山區成功入選全國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試點,已培育建設東花市南裏社區、西單北社區、古城南路社區等31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
北京教育考試院:未返京考生儘早返京備考
北京教育考試院發布消息,當前首都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本市正在全力以赴,不斷優化組考方案,各項考試準備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請考生保持電話暢通,密切關注北京教育考試院網站和“北京考試研考”微信公眾號發布的研考公告信息。
-
中海語言文化論壇在京舉辦
該論壇由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與北京語言大學聯合主辦,旨在進一步推動中國與海合會國家的語言教育和文化交流。
-
2023年北京市公園游覽年票15日起發售 首次推出電子年票
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提示市民游客,可錯峰購買2023年北京市公園游覽年票,不必扎堆辦理,可提前與相關公園&&。
-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中西藥聯合使用能較快緩解新冠症狀 間隔半小時
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為了安全起見,從中醫的角度來講,中藥和西藥在吃的時候,應該間隔半個小時,這樣安全性會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