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城市副中心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這裡也成為北京平原區首個“國家森林城市”。
5年來,副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提高了15.82%,達50.47%;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增長5.36平方米,達18.11平方米。與這一串串數字相映照的,是市民的切身感受:家門口的大小公園越來越多;夏天的林蔭道越來越長;沿着河畔綠道一路騎行,可以抵達的目的地越來越多樣……
兩年創造“綠心”奇蹟
在通州,要問哪座公園熱度最高,佔地11.2平方公里的城市綠心森林公園是不少人心目中的首選。深秋時節的一個周末,記者到城市綠心森林公園探訪,當天入園游覽、休閒和健身的市民絡繹不絕,停車場被車輛塞得滿滿當當。“太火了,周六日經常要搶車位。”霍先生是綠心的常客,“我最喜歡這邊的星形園路,帶孩子來玩、自己健身或者單位組織活動,都會到這裡,就像是進了森林氧吧。”
要知道,城市綠心所在位置過去是東方化工廠廠區,後來經過污染土壤治理、廣植喬木地被、還原歷史水系,僅用兩年多時間,就變成了一片綠洲。自從2020年9月建成開放,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已成為城市副中心最具生命力的“名片”。
在城市副中心規劃的“兩帶、一環、一心”綠色空間布局中,綠心正是其中的“一心”。另外,在東部,副中心還實施了潮白河森林生態景觀帶等8項工程,新增生態綠帶3.5萬畝,促進京津冀生態協同;西部實施永順城市公園、&湖萬畝游憩園等6項工程,新增生態廊道2.6萬畝,增強了副中心和市中心城區的生態&&。以綠心為代表,副中心正在逐漸被綠色所覆蓋。
引來357種野生鳥
森林城市不僅造福百姓,還吸引了不少“稀罕鳥”到此棲息。今年9月至10月,北京城市副中心愛鳥會副會長馬德成多次到涼水河畔的棗林莊村觀鳥,他欣喜地發現來這裡覓食的白鷺比去年又增加了。“多的時候有上千隻!這説明河道裏小魚、小蝦等食物充足,水生態也越來越好。”
為了吸引小動物們在副中心落腳、安家,園林工作者費了不少心思。如建設生態保育小區,營造小微濕地,搭建人工鳥巢、昆蟲旅館等。最大手筆的當數城市綠心森林公園中的生態保育核,面積達1200畝,保持自然荒野的狀態,供小動物們盡情撒歡兒。隔着保育核外的圍欄,時常能見到野兔一閃而過,還有小松鼠在林間跳躍。盛夏季節,保育核內草木繁盛,鳥兒啁啾不停,一派草長鶯飛的原生態模樣。
數據顯示,2021年至今,副中心累計建設生態保育小區49處,為野生動物提供繁衍生息的擬自然環境。全區共監測到野生鳥類357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4種。
將建百個精品鄉村公園
近年來,家住通州的攝影師程序,每年都會給副中心拍攝一組“城市肖像”,以記錄身邊日新月異的變化。今年5月,他再次來到北運河畔,用無人機拍下了城市副中心的全景俯瞰圖。畫面中,北運河蜿蜒流過,天空中的彩雲倒映在河水中,落日在水天交界的盡頭映照着副中心鱗次櫛比的樓群,大氣而恢宏。
記者了解到,“國家森林城市”是目前我國對一個城市生態建設方面的最高評價,是最具權威性、最能反映城市生態建設水平的榮譽稱號。通州區副區長秦濤&&,此次副中心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不僅展現了北京平原地區森林城市的獨特風貌,為我國北方平原地區生態建設提供了“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副中心樣板,更為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了一張閃亮的城市名片。
接下來,副中心將在鞏固創建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提質增效,提升綠色公共福祉,以文化助力塑造綠色景觀精品,推進五河沿線區域濱河景觀提升,實施100個“精品鄉村公園”建設,推進北運河—潮白河沿線、生態綠洲地區生態景觀建設整體提質等。(記者 孫雲柯)
-
北京城市副中心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在城市副中心規劃的“兩帶、一環、一心”綠色空間布局中,綠心正是其中的“一心”。
-
2022北京網紅打卡地推薦榜單發布
2022北京網紅打卡地推薦榜單發布會現場(12月12日攝)。
-
新冠疫苗第二劑加強針來了!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實施方案
根據實施方案,所有批准附條件上市或緊急使用的疫苗均可用於第二劑次加強免疫。
-
北京補充醫療保險“北京普惠健康保”&&新冠病毒危重症保障
根據擴展後的保險責任,新冠病毒傳染病重型和危重型確診標準以二級(含)及以上公立醫院或衞生健康委員會指定的法定傳染病診治定點醫院出具的診斷證明、病歷、出院小結等為準。
-
北京市公布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醫療機構名單
發布 據健康北京官微消息,為應對新的疫情防控形勢,充分發揮互聯網診療服務優勢,持續做好醫療服務,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現將北京市已開展的互聯網醫院和互聯網診療服務醫療機構名單予以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