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司法局印發《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21-2025年)》。《規劃》明確提出了“十四五”時期首都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等。
《規劃》確定了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的24項主要指標,其中6項約束性指標是必須要實現的。包括區、街道(鄉鎮)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站)建成率,公共法律服務熱線總體實現 7×24小時服務;法律服務事項網上辦事實現率,區級以上法律援助機構建成率,法律援助經費納入本級政府預算率和村(社區)鄉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覆蓋率都要達到100%。另外18項為預期性指標,包括每萬人擁有執業律師20人,每十萬人提供法律援助量120件、村(居)100%配備法律顧問等。
《規劃》中列明了“十四五”期間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一些具體任務。其中不少內容都是着眼於人民群眾“急難愁盼”,以增強公共法律服務的均衡性、可及性為目標,制定的惠民措施。
《規劃》提到,統籌配置城鄉法律服務資源,推動中心城區、平原新城、生態涵養區公共法律服務一體化發展。2025年前,建成北京市雲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滿足生態涵養區群眾公共法律服務需求。
要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有效覆蓋,要推動“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與“12345”政務服務熱線有效歸併整合。要持續優化“互聯網+公共法律服務”,不斷深化北京法律服務網在線辦事功能“一網通辦”模式。
要健全完善律師管理體系,充分發揮律師在公共法律服務中的主力軍作用。要全面推進公證行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打造首都公證“半小時”服務圈。要深入推進法律援助工作,實施法律援助提升工程。要加強司法鑒定管理和使用銜接,要完善仲裁工作體制機制,深化仲裁改革。
《規劃》要求進一步健全調解組織網絡,實現村(社區)、街道(鄉鎮)和重點行業、專業領域全覆蓋。推動村(居)法律顧問工作提檔升級,確保人民群眾不出村(社區)即可享受及時、便捷、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務等。(記者 孫瑩)
(原標題:北京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發展規劃確定24項主要指標 每個街道都建公共法律服務中心)
-
北京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發展規劃確定24項主要指標
近日,北京市司法局印發《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21-2025年)》。推動村(居)法律顧問工作提檔升級,確保人民群眾不出村(社區)即可享受及時、便捷、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務等。
-
北京:今年新增5萬餘市民喝上市政自來水
近日,北京市通州區新潮嘉園小區660多戶居民告別井水,喝上市政自來水。
-
“陽”了怎麼辦?居家治療如何用藥?
若通過核酸檢測、抗原檢測發現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陽”了怎麼辦?居家治療期間如何科學合理用藥?
-
橫跨京冀 潮白河大橋開工 帶動區域發展
昨天(9日),京津冀協同發展重點工程——廠通路項目潮白河大橋正式開工建設。
-
北京國際設計周開幕 匯聚全部冬奧會藝術設計成果
昨天(9日)下午,2022北京國際設計周主題展開幕暨經典設計獎頒獎儀式通過線上直播方式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