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11日電(劉文敏)2014年底,南水北調水進京,截至2022年9月末,北京累計接收水量已超80億立方米。多年來,北京市按照“喝、存、補”的原則最大限度用好南水,在滿足生活用水的同時,回補河湖生態用水,發揮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為首都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強有力的水資源保障。

圖為中國南水北調集團中線有限公司總調度中心。新華網 劉文敏攝
打造“智慧大腦”
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工程自丹江口水庫引水,途經河南、河北、天津、北京,跨越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全長1432千米。中國南水北調集團中線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線公司”)總調度中心,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智慧大腦”。
中線公司總調度中心副主任李景剛介紹,“智慧大腦”由閘站監控系統、日常調度系統、水量調度系統、安全監測系統、水質監測系統、中線天氣系統、防洪信息管理系統等組成。“我們的調度人員24小時全天候在崗,實時分析水情,科學決策,利用自動化系統遠控千里之外的閘門,克服降雨、嚴寒等各種不利因素,及時、保質、保量地將水輸送到目的地。”
據了解,未來中線公司還將全面推進“數字孿生中線”,以數據湖、物聯網、視頻分析平台、統一服務平台等知識庫和平台為支撐,構建中線工程人、物、IT和信息的互聯互通互用,實現調度-管理雙驅動的新發展模式,為南水北調後續工程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圖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末端明渠。新華網 劉文敏攝
水清河暢顯生機
北京是資源性缺水的特大型城市,統計分析全域水資源總量總體呈減少趨勢。據北京市水資源調度管理事務中心副主任王俊文介紹,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每年可向北京提供水資源量10億立方米,有效緩解了北京水資源緊缺的形勢。南水進京以來,已成為北京市城區生活供水的主要水源,佔比超過75%,居民飲用水水質也得到了明顯改善。
同時,南水北調水大幅置換本地水源供水,密雲水庫儲量快速恢復。2021年10月1日,密雲水庫蓄水量達到35.79億立方米,創建庫以來新紀錄。
得益於南水北調水等其他外部水源的強力支撐,加上優化調配本地水庫水、再生水、雨洪水等,乾涸斷流多年的永定河、潮白河等北京市重點河流也迎來了復蘇。2021年,北京市河流、水庫等健康水體佔比達85.8%,首都水生態系統得到全面修復,城鄉河湖再現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的勃勃生機。

圖為惠南莊泵站主廠房。新華網 劉文敏攝
守護供水“心臟”
南水從丹江口水庫出發,蜿蜒近1300公里,來到了南水北調中線進京入口——惠南莊泵站。位於北京市房山區的惠南莊泵站是南水北調中線唯一的一座大型加壓泵站,也是向首都北京供水的“心臟”。
“泵站的主要功能是利用水泵加壓增大向北京的供水量。”南水北調中線北京分公司惠南莊管理處處長梁萬平介紹,管理處以自動化調度與運行管理決策支持系統為平台,實現從指令下達、現地操作和結果反饋整個調度過程,可實現按時、保質、保量為首都供水及地方生態補水。“我們的視頻智能分析系統平台,可以通過現場重要部位的監控點位部署,對數據錯誤、水位異常等工程運行非正常事件及時處置,實現在各類事件情況下的標準化響應。”

-
【奇蹟中國 天河築夢】浩浩南水 潤澤京華
2014年底,南水北調水進京,截至2022年9月末,北京累計接收水量已超80億立方米。
-
北京創新完善養老服務模式試點探索破解居家養老難題
針對大城市居家養老痛點難點,此次試點提出依託養老管家鏈結整合老年人周邊各類服務主體、服務資源,為老年人提供質優價廉、可持續可信賴的居家照護服務綜合解決方案。
-
北京10日0時至15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感染者12例
北京市疾控中心介紹,出現關聯病例的主要原因是多名感染者未主動報備、瞞報行程、未遵守抵京後7日內不聚餐、不聚會、不前往人員密集場所等防疫規定,造成疫情傳播。
-
第35屆北京圖書訂貨會將於12月舉辦
記者從10月10日在京舉行的第35屆北京圖書訂貨會籌備工作會議上獲悉,作為業界重要的信息交流平台和全民閱讀推廣平台,本屆圖書訂貨會將緊密結合當前出版業發展趨勢和社會熱點,在多個場館區域內外聯動舉辦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活動,如北京圖書訂貨會論壇、中國出版發展報告會、主題圖書社長薦書、紅沙發系列訪談、全民閱讀大家讀好書系列活動、閱讀X論壇、全國館社高層論壇等。
-
北京延慶:世園公園秋意怡人
近來,位於延慶區的北京世園公園秋意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