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2 10/ 11 06:59:1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北京政務服務禁用語擬入規範 專家:“臉好看”,還得“事好辦”

字體:

  “我不是説過了嗎”“找領導去,我管不著”“你看不懂漢字嗎!”……近日,北京市地方標準《政務服務綜合窗口人員能力規範》公開徵求意見(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其中的政務服務禁用語引起熱議,有網友建議在全國推廣。

  專家&&,徵求意見稿劃定了“負面”清單,使得一些不作為或亂作為的方式退出政務服務的舞&。此外,有些個別窗口還存在“臉好看、事不好辦”的情況。專家建議,應推動政務服務辦事程序更加規範化和法治化。

  北京市擬&&規範

  這些政務服務用語不能説

  記者注意到,在徵求意見稿中,專門列出了政務服務綜合窗口人員的禁忌行為及用語。

  禁忌用語包括“我不知道,你去問xxx;不行;不清楚;急什麼,沒看我正忙著嗎!怎麼不説清楚;我不是説過了嗎?找領導去,我管不著;快點,我下班了;有牌子,自己看清楚了再來;你看不懂漢字嗎!”以及其他有損窗口形象的用語。

  禁忌行為則包括“工作時間大聲喧嘩、嬉鬧,脫崗、離崗、串崗、空崗、扎堆聊天等;與服務對象發生爭吵,出現紛爭時未及時反映等;單手指指人和物,倚靠、抱胸、叉腰、托腮、趴臥以及手勢幅度過大,捋頭髮、玩手指等小動作;接遞文件資料時出現丟、扔、拋、甩等行為”,等等。

  除此之外,徵求意見稿還對政務服務綜合窗口人員作出首問負責、一次性告知、限時辦結、容缺受理、告知承諾、亮明身份等要求。

  徵求意見稿還提出,應對綜合窗口人員的政務服務全過程進行實時監督,監督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公眾參與政務服務“好差評”、現場巡查、服務對象監督、滿意度調查、電子監察。此外,還通過“表揚&”“曝光&”等形式反饋監督情況,以及進行綜合考核,考核結果用於綜合窗口人員績效工資評定,等等。

  專家:“臉好看”,還得“事好辦”

  徵求意見稿發布後,隨即在網上引起熱議。有網友&&,建議全國推廣。也有網友認為,重要的是服務意識,言語還是小事。

  其實,今年初正式實施的北京市《政務服務中心現場運行和管理規範》,就首次對窗口人員儀容儀表、行為舉止、服務用語等進行了統一規定。

  其中提到,服務過程中,應使用“先生、女士”等尊稱和“請、您好、謝謝、對不起、再見”等敬語;禁止使用“我不知道,你去問xxx”“我不是説過了嗎”“有牌子,自己看清楚了再來”等不文明用語。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科研處副處長、副研究員孫南翔對記者&&,北京的徵求意見稿體現了相關政府部門對政務服務規範化、標準化和法制化工作的追求。一方面,它為其政務服務劃定了“負面”清單,使得一些不作為或亂作為的方式退出政務服務的舞&。另一方面,它也有利於政務服務的工作者進一步增強為人民服務的理念,滿足群眾對於更好的政務服務的期待。

  “實際上,這個徵求意見稿也是解決政務服務中存在的‘臉不好看、事不好辦’的痛點和難點。但除此之外,我們發現,有些個別的政務服務窗口還存在‘臉好看、事不好辦’的情況。”孫南翔説,這些問題也需要改善,一方面要改進政務服務存在的不積極作為態度,另一方面,還需要解決一些政府部門政務服務效率低下、拖延等情況。

  孫南翔建議,一方面可以引入數字化等新技術,來解決政務服務訴求回應不及時等難點。另一方面,還應著力推動政務服務的辦事程序更加規範化和法治化,以人民群眾的關切和期待為標準來推進政務服務改革。

  秒報秒批、一網通辦、不見面審批

  多地探索政務服務新模式

  事實上,不只是北京,記者注意到,針對企業和群眾反映突出的“辦事難、辦事慢”“多頭跑、來回跑”等問題,各地都在推進政務服務改革,探索出“最多跑一次”“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一門式一網式”“‘不打烊’網上政府”等措施辦法。

  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建立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提高政務服務水平的意見》,由企業和群眾來評判政務服務績效。2020年末,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兩項國家標準,即《政務服務評價工作指南》《政務服務“一次一評”“一事一評”工作規範》,政務服務“好差評”有了統一的方向指引和工作規範。

  此外,針對政務服務辦事效率、辦事水平等,各地也在探索不同做法。如深圳市推出政務服務“秒報秒批一體化”模式,浙江省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江蘇省推出“不見面審批服務”,天津市最新上線“新生兒出生一件事”服務等等。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還印發《關於擴大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範圍進一步提升服務效能的意見》,加快實現同一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記者 袁秀月)

【糾錯】 【責任編輯:張樵蘇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05701129059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