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漕運文化重煥生機與活力 古運河畔滿目新景
2022-09-23 14:55:53 來源: 北京晚報
圖集

  通州區運河奧體公園2號碼頭,汽笛長鳴,“擁軍號”遊船緩緩起航,甲板上的游客們舉起手機拍照。鏡頭裏,北運河碧波蕩漾,東岸垂柳掩映着古色古香的涼亭,西岸則是現代感十足的商務樓宇。如今的北運河處處是新景。

  承擔城區90%排水任務

  北運河是京杭大運河的北起點,流經河北香河,入天津匯入海河,在北京境內長約41.9公里。北運河位於“九河末梢”,承擔着北京城區90%的排水任務。儘管長年有水,但自上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隨着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人口迅速膨脹,北運河的水質逐漸惡化,甚至一度處於劣Ⅴ類。

  “那會兒河也窄,有淤泥,一到下雨天,上游的水排下來,河道裏的水都是黑的。”今年51歲的葉全新是一名有着27年工作經歷的“老水務”,原來工作人員巡河都得捂着鼻子幹活兒。

  北運河流域的治理對整個北京城的水生態環境至關重要。進入本世紀後,北運河打響了“還清戰”,尤其近10年來,變化更加明顯。

  水質還清引來珍稀鳥

  北運河管理處水環境管理科負責人王子龍介紹,自2013年起,北京市連續實施3個“三年治污行動”,開展“北運河流域水系綜合治理”,截污治污,北運河沿線排污口逐步關停。同時,自2013年後,視河道實際情況不定期開展清淤整治,幫助水質還清。

  2017年起,北運河管理處還對河道進行了綠化景觀提升。在河道兩岸裸露地種植綠植,大量補植菖蒲、蘆葦等水生植物,並通過增殖放流、科學修剪水草等方式,不斷完善水生態系統。

  如今,北運河水質全年平均達到地表Ⅳ類水標準。生物多樣性逐步恢復,水生植物已多達26種,還吸引了200多種鳥類,其中還有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中華秋沙鴨等珍稀品種。

  老居民説現在處處有新景

  自2014年大運河成功申遺以來,北京一直在重點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2019年10月,重獲新生的北運河實現從北關閘至甘棠閘段11.4公里河道的正式通航。去年6月,從甘棠閘至市界全長28.7公里的河道實現旅游通航。今年6月,京杭大運河京冀段全線62公里實現互聯互通。“今年中秋節,我和老伴兒體驗了一回遊船,在河邊住了快20年,現在看北運河,處處都是新景色!”通運街道運河園社區居民劉老先生興奮地説。

  這條傳承厚重漕運文化的千年古運河,重新煥發了生機與活力。(記者 王天淇 白繼開 攝)

  (原標題:水清岸綠鳥兒安家 漕運文化重煥生機 古運河畔滿目新景)

+1
【糾錯】 責任編輯: 胡傲霜
北京要聞
〔二十四節氣·秋分〕秋風陣陣
〔二十四節氣·秋分〕秋風陣陣
2023年《故宮日曆》發布
2023年《故宮日曆》發布
北京:賽艇競速大運河
北京:賽艇競速大運河
2022北京時裝周拉開帷幕
2022北京時裝周拉開帷幕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26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