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博物館開新展 50余件化石展示恐龍晚期演化
2022-09-21 09:10:08 來源: 北京日報
圖集

  昨天(20日),“龍行戈壁——內蒙古白堊紀恐龍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展,50余件化石生動直觀地展示恐龍的晚期演化。記者 程功攝

  昨天(20日),“龍行戈壁——內蒙古白堊紀恐龍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展,50余件恐龍化石生動展示恐龍的晚期演化。

  展覽由北京自然博物館與內蒙古龍昊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共同主辦,聚焦20世紀80年代發現於內蒙古中西部地區的白堊紀代表性恐龍化石。自然博物館副研究員、展覽策展人邢海博士介紹,如今蒼涼壯美的茫茫戈壁,在1億多年前曾是眾多恐龍繁衍生息的美麗家園。從20世紀開始,蒙古高原就成為了白堊紀古脊椎動物學與生物地層學研究的熱點地區之一;科學家在此陸續發現了許多珍貴的化石,填補了古脊椎動物學和演化生物學等領域的空白。

  此次展覽將學者們近幾十年來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發現搬進了展廳。二連巨盜龍骨架在該館首次亮相,邢海説,二連巨盜龍是目前已知體型最大的竊蛋龍類恐龍,與霸王龍的體型相近。與二連巨盜龍幾乎並排而立的是安氏原角龍,“這類恐龍處於角龍類恐龍演化的一個過渡階段。”邢海説,它是亞洲獨有的種類,與北美的纖角龍類有較近的親緣關係。

  展櫃中,一件巨大鸚鵡嘴龍的化石有些特別。在化石的右上角,大小均勻的石子凝結為成人拳頭大小的小石塊。“這是恐龍的胃石。”邢海指着這塊兒暗色的“石頭”解釋,該標本發現於巴音戈壁組的鈣質泥岩中,胃石的存在反映了植食性恐龍的食物消化方式。“我們可以據此推測,這類恐龍食用的都是粗纖維植物,所以需要小石子來幫助它完成消化。”(記者 牛偉坤)

  本展覽為收費展覽,展期持續至明年3月19日。

 (原標題:自然博物館開新展 50余件化石展示恐龍晚期演化)

+1
【糾錯】 責任編輯: 楊懿瑾
北京要聞
2023年《故宮日曆》發布
2023年《故宮日曆》發布
北京:賽艇競速大運河
北京:賽艇競速大運河
2022北京時裝周拉開帷幕
2022北京時裝周拉開帷幕
九月長城 熠熠生輝
九月長城 熠熠生輝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5457112901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