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小廟會”中秋開進博物館 觀眾體驗非遺技藝
2022-09-12 08:47:38 來源: 北京日報
圖集

  觀眾在非遺“小廟會”上欣賞傳統民間藝術品北京絹人。記者 王廣燕攝

  “這位小朋友的手法很棒,就是像這樣把金絲鑲嵌到玉的凹槽裏……”昨天,在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館內舉辦的非遺“小廟會”上,許多小朋友在老師的指導下,親手體驗非遺金鑲玉雕的制作。為更好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力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該館在中秋節當天舉辦“月滿中秋,相約兩館”係列文化活動,讓傳統佳節更添文化氛圍。

  步入中央大廳,京式月餅的技藝展示活動吸引了許多觀眾駐足。北京稻香村第七代技藝傳承人計明文現場展示了京式月餅中的搟面、包制、成型等技藝,還邀請部分觀眾進行了現場體驗。有觀眾表示,平時都是買別人做好的月餅,自己親手體驗之後,對月餅的制作技藝有了一定了解,而且和家人一起分享自己親手制作的月餅,別有一番香味。

  沿著“繽紛非遺展示 把好物帶回家”的指示牌前進,館內的非遺“小廟會”別有洞天。在這裏,觀眾們耳熟能詳的北京兔爺、北京絹人、彩塑京劇臉譜(盔頭);以及不常接觸到的北京雕漆、北京宮燈制作、花絲鑲嵌、金鑲玉雕、同仁堂藥香和海寧硤石燈彩等非遺代表性項目也紛紛亮相,繽紛非遺好物的“一站式體驗”讓觀眾流連忘返。

  “今天我們的非遺展示活動從早上就開始了,到晚上幾乎一直都有觀眾來體驗金鑲玉雕制作,大人小孩都有,最小的只有四歲。”金鑲玉雕展臺的工作人員李先生説道,“在中秋傳統佳節展示和傳播非遺文化特別有意義,我們也很高興看到越來越多的觀眾對非遺産生興趣。”

  正值假期,館內觀眾觀展興致高漲,館方也開設了多場公益講解服務,工藝美術、古琴、壁畫、戲曲、篆刻……經考核後上崗的志願者們,將為觀眾們獻上一場場精彩的講解。在大廳南側服務臺,還有手持教師資格證的觀眾正在兌換月餅。館方工作人員介紹,這是今年中秋係列活動之一的“慶雙節,禮遇師恩”活動。因為今年中秋節恰逢教師節,館方特別準備了100枚月餅贈予來館的教師們,以體現對廣大教師群體的敬意。

  當晚,“明月幾時有”民樂專場演出也精彩上演。藝術家們圍繞中秋主題,用二胡、箜篌、中阮、琵琶等傳統民族樂器演奏出一曲又一曲的悠揚樂音,從《春江花月夜》到《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在中秋之夜,為觀眾奉上一場文化盛宴。(記者 王廣燕)

  (原標題:體驗非遺技藝 欣賞民樂演出 非遺“小廟會”中秋開進博物館)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品彤
假日巡查保安全
假日巡查保安全
京郊水鎮過中秋
京郊水鎮過中秋
將藝術融入出行路上
將藝術融入出行路上
特教廿余年 心與手相連
特教廿余年 心與手相連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995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