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畫眉山風、槐蔭芳雨、古蓮清音、舟塢夕照……自從畫眉山濱水公園開放,家住海淀區水岸家園小區的王女士每天都要來逛上一圈,園子裏的10多處景點、休閒區,每一處都被她記錄在手機相冊裏。
畫眉山濱水公園位於海淀北部大寨渠上游,西側一街之隔,就是水岸家園小區。在這裡住了10多年,王女士見證了公園的建成。但讓她好奇的是,早年間的大寨渠常年無水,渠道內雜草叢生,附近也沒有河流,那公園裏大片大片的水是從哪兒來的?
若從公園駕車向北行駛15分鐘,會看到一段寬闊的河面出現在眼前,這就是公園裏水的源頭——南沙河。
南沙河是溫榆河上游的一條主要支流,發源於海淀西山,跨越京密引水渠,匯入沙河水庫,全長約18.5公里,自西向東流經海淀、昌平兩區,其中海淀段長約16公里,是海淀北部一條重要的防洪排水及風景觀賞河道。流域內,沙澗溝、柳林河、大寨渠、五一渠等縱橫的溝渠,織就出一張巨大的“生態水網”。
“早年間的河面沒這麼寬,可水清,那會兒家家戶戶沒有不愛游泳的,一到夏天老愛在河裏泡着。”今年66歲的魯長山是海淀區上莊鎮常樂村的老書記,南沙河就從他家門口流過。他告訴記者,南沙河周邊的河溝大多是自然形成,而各條渠道主要是上世紀50年代為灌溉周圍農田人工挖建的。後來水漸漸少了,河溝、渠道也就幹了。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起,南沙河主河道雖然有水,但由於周邊村子的生活污水直排河道等原因,河水污染嚴重,出境斷面水質一度達到劣V類,水體黑臭,河面上常常漂着垃圾。
水少、水臟,造成生態系統斷裂,如何讓這張“生態水網”再次循環起來,成為破題的關鍵。
為此,海淀區水務局先後建成了5座再生水廠和30余座農村小型污水處理站,避免生活污水直排河道。再生水通過各個支流匯集在南沙河上莊水庫存續利用,補充地表水源。2016年,海淀區水務局又對南沙河主河道進行了清淤整治,疏挖去除底泥,減少污染內源,栽植沉水植被,修復河道生態。同時,修建翠湖、稻香湖兩個片區循環補水系統,推動上莊水庫約200萬立方米的蓄水實現水體循環流動,為前柳林溝、後柳林溝、大寨渠、周家巷溝等10余條溝渠補水。
南沙河北岸,翠湖濕地南側,一處剛剛建設完成的親水平台後方其實是翠湖片區循環補水泵站。通過配套建設的11.85公里管道,在河道上游設置的4處補水點,每天約有10萬立方米的雨洪水與再生水在各條支流與上莊水庫之間流動。
在大寨渠,一條長達8公里的隨路建設的補水管線連通渠首與南沙河,通過泵站提水,每天有兩萬多立方米的南沙河水被打入補水管線,逆流而上從大寨渠渠首流出,再順着渠道流回南沙河,如此循環往復……
如今,南沙河及各支流溝渠河水四季長流,這張“生態水網”又活過來了。王女士的手機相冊裏,有了越來越多的水景照片,它們被編輯成視頻,配好音樂,發在朋友圈。(記者 王天淇 王海欣)
-
海淀北部生態水網重煥新生 南沙河給家帶來美
若從公園駕車向北行駛15分鐘,會看到一段寬闊的河面出現在眼前,這就是公園裏水的源頭——南沙河。南沙河北岸,翠湖濕地南側,一處剛剛建設完成的親水平台後方其實是翠湖片區循環補水泵站。
-
北京銀保監局建立黨風政風特邀監督員制度
北京銀保監局為特邀監督員頒發聘書 (北京銀保監局供圖) 北京銀保監局黨委書記、局長李明肖&&,清廉金融文化建設是發揮文化的固根本、利長遠作用,一體推進金融領域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礎性工程。
-
北京萬科弗農小鎮開啟“密雲生活”新方式
-
新技術新産品加速涌現 這座創新之城開啟“機器人總動員”
關鍵領域新技術、新産品在北京經開區(亦莊新城)涌現,創新創業氛圍日益活躍,機器人和智能製造産業蓬勃發展,宛如在這座創新之城開啟了“機器人總動員”,不斷創造機器人産業發展的美好未來。
-
新華全媒+丨探訪“機器人+智慧醫療”專題展區
在2022世界機器人大會上,“機器人+智慧醫療”專題展區集中展示了機器人在醫療領域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