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北京一中院新聞發布會獲悉,3年來主動運用重整、和解程序解決企業發展中問題的中小微企業逐年增多。一中院&&了全國首個《中小微企業快速重整工作辦法》,通過案例和規則雙軌並行,為中小微企業發展解憂紓困。
該院發布了北京首例上市公司重整案等典型案例。針對北京華誼嘉信整合營銷顧問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創業板上市公司體量較小等特點,該院指導管理人迅速全面開展各項清産核資、溝通談判;指導企業和管理人靈活探索各種商業可能,拓展互動營銷、電商代運營等新型業務,由控股股東提供3年業績補足承諾,最大限度保障企業擺脫歷史財務負擔,恢復運營發展能力。
此案自受理至審結僅用49天,至重整計劃執行完畢僅64天。通過重整為公司引入償債資源和運營資金逾8億元,成功化解企業債務逾12億元,使職工債權和稅款債權獲得全額清償,近兩萬名中小股東權益獲有效保障,公司職工崗位得以保留。
自2019年以來,一中院共適用破産重整、破産和解程序挽救中小微企業34家,為中小微企業引入投資47億元,清理企業債務378億元,盤活企業資産512億元,清償職工債權4億元,妥善安置職工1271人,服務中小微企業脫困再生。在中小微企業司法挽救案件中,民營企業佔60%,國有企業佔40%。分佈在第三産業的中小微企業佔76%,其中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商務服務業佔比最高,均為26%。
3年多來,一中院中小微企業司法挽救案例中,破産和解案共13件,佔48%,均由破産清算轉入破産和解,確保企業及時得到司法救治。2007年企業破産法施行以來至2018年底,僅有1件破産和解案件。
近年來破産和解程序正逐步為市場主體接受。成立時間10年以上的成熟期企業佔中小微企業挽救數量82%,且無一例破産重整、破産和解轉破産清算案件,司法挽救的成功率較為樂觀。
一中院依法簡化流程、適度放寬受理審查標準。對於“專精特新”企業、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上市或掛牌的中小微企業,以及主營業務屬於前沿科技、高新技術領域的,推定其具有重整價值和重整可能,確保破産保護程序及時啟動。
建立困境企業營運價值識別機制,確保有價值的企業“應救盡救”。一中院搭建商業談判平台,促進各方達成重整或和解意向,及時把握關鍵節點轉換破産程序,引導企業進入司法挽救,提高企業挽救成功率。
同時,該院採取依法批准債務人自行管理財産和營業事務、合理確定管理人報酬、積極推動網絡拍賣、降低網拍詢價成本等方式,大幅縮減破産費用。
市發改委、銀保監局、稅務局等單位的“府院聯動”是統籌解決辦理破産外溢性問題、協同化解企業困境的關鍵途徑。一中院明確“府院聯動”保障舉措,協同構建財産解封和信用修復等關鍵程序,為打通企業挽救“最後一公里”提供有力抓手。
創新企業重整管理模式,該院鼓勵誠信的中小微企業採用債務人自行管理與管理人監督相結合的方式,推動實現企業良性長遠發展。創新採用破産加調解模式,在與債權人協商一致的情況下,將企業人員債務處理一併納入重整計劃草案,一攬子解決企業和相關人員的債務包袱,實現企業與個人共同脫困。(記者 林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