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大戲看北京”文化名片 助力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2022-07-18 14:43:55 來源: 北京晚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中央歌劇院劇場開幕迎客、由大華電影院升級而成的大華城市表演藝術中心重張、北京歌劇舞劇院將在東三環原址重建“藝術之舟”……近日,北京劇場建設頻傳喜訊,一批批新劇場開張、落成或取得立項,不僅調動了各大文藝院團的藝術生産力,也極大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讓“大戲看北京”這張名片愈發閃亮,北京劇場建設進入“快行道”。

  近年來,北京一座座新劇場開張迎客,一處處老戲院轉型亮相。從國家大劇院&湖劇場到順義大劇院,從吉祥大戲院到北京國際戲劇中心,從正乙祠戲樓重張到中央歌劇院劇場亮相,對廣大市民來説,出門看戲、聽音樂會,除了國家大劇院、北京音樂廳、中山公園音樂堂、天橋藝術中心、保利劇院、梅蘭芳大劇院等熟悉的劇場,有了更多、更具特色的選擇。

  目前,位於陶然亭公園附近的北昆國際文化藝術中心、落戶回龍觀體育文化公園的北京國際兒童藝術中心項目正在建設中,全國地方戲演出中心進行維修改造,北京交響樂團落戶&湖演藝小鎮,北京歌劇舞劇院原址重建項目已得到市發改委批復,中國雜技藝術中心、京南藝術中心都在推進之中。此外,位於工人體育場東門南側的中國愛樂樂團音樂廳也在建設中。

  大戲看北京,劇場先搭&,劇場建設有效緩解文藝院團駐場演出難、排練難等問題。目前,北京劇場分佈越來越廣,天通苑、亦莊都有了劇場,2021年順義大劇院開張,填補了順義區綜合性高端文藝演出場館空白。一年多來,中國歌劇舞劇院、國家京劇院等文藝院團登&順義大劇院,讓當地居民在家門口看到了精彩的節目。未來,被譽為“文化糧倉”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劇院將在通州開門迎客,包含歌劇院、音樂廳、戲劇場、小劇場、露天劇場等多個劇場的劇院,集文藝演出、展覽展示、藝術普及教育、文化交流體驗功能於一體,將極大豐富副中心市民的文化需求。 本報記者 韓軒

  ●演出·現場

  入伏夜,龍泉古剎聽阮鹹

  沿着模式口大街向前,轉入模式口北街,再循一段山路向上,古樸的山門安臥於蟠龍山上,熏風吹過古樹下懸挂的風鈴,琴聲伴着蟬鳴交織成難忘的夏夜回憶……7月16日晚,在位於石景山區蟠龍山的龍泉寺中,一場即興的阮鹹音樂會試演給觀眾留下了獨特的體驗。

  晚7點,阮鹹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馮滿天端坐正殿中撥動阮鹹,悠遠的琴聲響起,鐘聲鈴聲不時閃現,空靈的迴響引領着觀眾拋卻城市的喧囂疲累,神思如臨山巔雲端。隨着音樂推進,夜色降臨,燈光營造的“燭火”朦朧搖曳,這方鬧中取靜的天地更加如夢似幻……

  “在樹下,在泉邊,中國古人就是這樣聽琴的。”身處天地之間,馮滿天更加自由無拘,他的演奏完全即興。“每一個音都是從自然中‘下載’的。”這個系列實景演出被暫時命名為“龍泉樂滿天”,接下來,在二十四節氣、特定節日等時間節點,馮滿天將繼續用音樂帶領觀眾追尋古人的足跡。

  “我們的初心立足於傳統文化的傳播。古樸的建築與流動的藝術結合,再加上青山秀水,這是對‘文旅融合’概念的一種詮釋。”龍泉寺項目投資方上德無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負責人於安安説。目前,除了受邀而來的“龍泉樂滿天”系列實景演出,龍泉寺還集聚了其他凝聚傳統文化精髓的藝術資源,古老的建築空間被充分利用,激發出了更多可能——西配殿裏,京劇四大行當的行頭精緻奪目;東配殿裏,畫家王犁犁創作的巨型油畫《中國京劇》展現着國粹的源流;與綠樹清泉相伴的茶社也投入運營。(記者 高倩)

+1
【糾錯】 責任編輯: 畢尚宏
北京要聞
《故宮怪獸談》系列6冊新裝發布
《故宮怪獸談》系列6冊新裝發布
溫榆河公園飛來東方白鸛
溫榆河公園飛來東方白鸛
智能充電櫃“上崗”
智能充電櫃“上崗”
清涼度夏
清涼度夏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841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