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綠、魚翔淺底。2021年,北京Ⅰ—Ⅲ類水質河長佔監測總長度的75.2%、同比增加11.4個百分點,無劣Ⅴ類河流。全市大部分河湖逐步實現了“清澈見底”。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在“十三五”碧水保衛戰交出優良“成績單”的基礎上,“十四五”時期,本市對標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秉持用生態辦法解決生態問題,推進以新鳳河為代表的流域水生態修復,努力實現“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的目標。
水下美景畫卷徐徐展開
盛夏時節,懷柔區的湯河河畔,河水蜿蜒流淌,岸邊樹木鬱鬱蔥蔥,灌木草叢交錯生長。清澈的水中,一派勃勃生機,蘆葦、香蒲、菹草等各種水生植物茂盛生長,河底大大小小的石頭下藏着沼蝦、蜉蝣、石蛾、蜻蜓幼蟲等底棲生物,色彩鮮艷的寬鰭鱲、棒花魚、麥穗魚等魚兒自在游弋,構成了一片賞心悅目的“水下森林”景致。
“水下森林”的出現,是水生態良好的體現。北京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處四級調研員馮愷介紹,水生態包括水生生物群落以及相應的生存環境,生物類型涵蓋浮游植物(如藍藻、綠藻、硅藻等)、浮游動物(如輪蟲、水溞等)、水生植物(如蘆葦、菹草、金魚藻等)、底棲動物(如水生昆蟲、螺、貝、蝦等),以及魚類。
“水生態狀況好不好,不僅要看水體是否清潔,還要看水裏的生物豐富不豐富,有沒有適宜生物生存的環境條件等。”馮愷説,在水生態狀況優良的河流、湖庫,會形成相對穩定、完整的水生生物群落,就像一片“水下森林”,發揮着維持水體清潔自凈、提高水體景觀與生態價值的作用。
摸清水下世界“家底”
為了摸清“家底”,北京市構建了水生態調查監測網絡。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基礎上,布設水生態調查監測點位,覆蓋全市五大水系有水河流、湖泊及水庫。監測內容包含水生生物指標、水質指標以及生境指標。
2020年至2021年,全市累計調查到浮游植物134種、浮游動物231種、底棲動物284種、魚類41種;全市流域生境狀況空間分佈特徵明顯,生態涵養區河湖生境以優良為主。
以最常見的魚類為例,魚類是水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成員,魚類的多樣性反映着河湖生物多樣性和食物鏈的完整性。通過調查,累計發現了41種魚類。其中,麥穗魚、高體鳑鲏在全市河流中廣泛存在,寬鰭鱲、馬口魚、黑鰭鳈等魚類則在山區清潔河流中分佈較多。近年來,這幾種土著魚的數量有明顯上升,分佈範圍也越來越廣,在一些城市河段也能發現黑鰭鳈和馬口魚的蹤跡,印證了全市水生態環境日趨向好。
治理評價向生態指標轉變
“之前評價水治理得好不好,主要是通過一系列的水環境理化指標來進行考核,現在的評價則更偏向生態指標,更加全面。”馮愷介紹,在參考了國內外水生態調查方法和評價技術要求的基礎上,基於全市流域水系特點,本市以水生態系統完整性為重點,初步構建了包含水生生物、水質及生境等要素的流域綜合評價辦法,更加全面地反映流域水生態環境狀況。
潮白河流域以山區河流為主,水質清潔,水草豐茂,較好地保持了自然的生境狀態,目前在潮白河流域調查到EPT物種(指底棲動物中蜉蝣、石蠅、石蛾等水生昆蟲,用於指示水體清潔狀況)有23種,魚類有35種,在五大流域中水生生物物種豐富程度相對最好。其中延慶區白河段、懷柔區懷九河水生態狀況綜合評價達到“優秀”級別,在懷九河還採集到了北京市二級保護魚類中華多刺魚,一定程度上表明該區域水質清潔、生態向好。
生態修復讓水活起來
“上游自然恢復、下游適度人工修復”,本市以平原區再生水補給的河道為重點,在大興區新鳳河及鳳河、豐台區河西地區等地因地制宜探索開展河流水生態修復試點。
如今的新鳳河,河岸兩邊都是選用當地鄉土植物建設的生態緩衝帶,恢復了河流的自然岸線;沿河還能看見採用圓木等天然材料搭建的“魚槽”,為魚類等水生動物和兩棲類動物提供棲息、繁衍和避難場所。
“在新鳳河生態修復經驗基礎上,我們將‘用生態辦法解決生態問題’的理念貫穿到整個鳳河生態修復工程中,積極探索了北方地區再生水補給河道生態修複路徑。”大興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在岸邊能見到的,我們還建成了全市首套水下魚類視頻觀測系統,可以更加便捷並且實時觀測記錄麥穗魚、鳑鲏等各種魚及泥鰍等活動情況。”
“十四五”時期,本市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將更聚焦“三水”統籌,打造更多水清岸綠、魚翔淺底、人水和諧的景象,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生態産品、優美生態環境的新期待,用優良的生態環境支撐首都高質量發展。(記者 駱倩雯)
-
人水和諧 “水下森林”景致展現北京良好水生態
水清岸綠、魚翔淺底。2020年至2021年,全市累計調查到浮游植物134種、浮游動物231種、底棲動物284種、魚類41種;全市流域生境狀況空間分佈特徵明顯,生態涵養區河湖生境以優良為主。
-
工業廠房上樓 沉睡老廠房“長”出首座摩天工廠
這個項目改造過程中,並沒有沿用傳統的廠房改建翻新模式,而是一個在北京從未有過的計劃啟動醞釀——把工業廠房“搬”上樓。於是,通過拆除重建方式,在2.1公頃用地上將建築面積增加到9.8萬平方米,擬建成北京經開區首個綠色智能國際化的摩天工廠。
-
正陽門箭樓明年有望開放 可參觀百年前“水平石標”
正陽門箭樓不僅是一座宏偉建築,其周邊不乏獨特的石刻文物,除了飽經滄桑的石獅,還隱匿着一通鮮為人知的“水平石標”,這塊碑碣已有百餘年的歷史,標示出當地的海拔高度,2023年有望隨着箭樓開放與公眾見面。7月15日,北京中軸線遺産保護中心主任關戰修介紹,正陽門箭樓修繕保護工程於2020年10月啟動,2021年11月通過國家文物局專家組驗收,有望在2023年面向公眾開放。
-
2022年北京國際青年社會實踐夏令營正式開營
昨日,“未來領袖 青春使者”2022年北京國際青年社會實踐夏令營開幕式在北京市青年宮成功舉辦。共青團中央國際聯絡部部長董霞,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書記李軍會、副書記李健,北京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劉玉虹出席開幕式。
-
北京本科普通批投檔線公布 37所院校計劃招1028人
昨天下午,北京教育考試院網站公布了2022年北京市高招本科普通批錄取投檔線。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今年,北京大學“01不限”專業組投檔線為687分,“02不限”專業組投檔線為695分,“03物理”專業組投檔線為688分,“04物理/化學”專業組投檔線為68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