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繕後的雨兒胡同,花草點綴,清新古樸。記者 孫戉攝
背街小巷,雖“背”且“小”,卻是百姓家門口的必經之路,直接關係居民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2017年起,北京市啟動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拆違建、封堵“開墻打洞”,建綠地、引進生活超市……一系列因地制宜的“加減法”,讓全市3958條背街小巷的環境面貌得到整體改善,為百姓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做減法 胡同環境清朗起來
2017年8月,一家菜價與早市不相上下的超市落戶沙灘後街。這是景山地區拆違整治後建起的首個生活超市。過去,超市所在的位置被小餐館、檯球廳所佔據,經過層層加蓋,層層轉租,從一層變成了四層的小樓,光違建就蓋出了650多平方米。歷經近半年的拆違整治,距離景山不過百餘米的沙灘後街以全新的面貌亮相。
背街小巷是城市的毛細血管,直接關係城市環境秩序、居民生活質量、城市運行安全。從2017年起,本市啟動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説起變化,胡同裏讓人感覺最明顯的變化就是違建少了,開墻打洞少了。”家住東城區北新橋街道的孟女士對家門口的環境變化感受明顯。
環境整治,讓胡同的環境清朗起來。架空線入地,居民的頭頂不再是成片的“蛛網”;拆除佔道違建,胡同的原貌露了出來;治理亂停車,胡同恢復了清靜。僅2021年,本市就完成1396條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工作,完成206公里架空線入地,拔除各類線桿6700余根,規範整治8338處公共設施,更換1.1萬根公交站桿、站牌。
據市統計局調查顯示,市民對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工作滿意率達到93.5%。在背街小巷的整治中,還涌現出雨兒胡同、前門三里河、楊梅竹斜街、熊家胡同等一批“最美街巷”。
做加法 補齊人居環境短板
西城區人定湖北巷,拎着鳥籠、拄着拐杖的老人悠閒穿行,胡同墻壁上裝飾的《新二十四孝行動標準》宣傳畫引人駐足觀看。在三年的時間裏,人定湖北巷通過拆違、封堵“開墻打洞”,一邊為胡同瘦身“做減法”,一邊增加機動車準行限停提示牌、規劃非機動車迷你停車場等“精治”新要求,讓胡同成了老年人友善街巷,並在2020年被評為“北京最美街巷”。
2020年,新一輪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行動再啟動,背街小巷的整治標準也隨之發生變化。“精細化”等新要求,為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不斷做加法、添新意。
“新一輪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不再是單純的環境治理,而是涉及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方方面面,範圍更廣、標準更細、內容更豐富。”北京市城管委整治處副處長陳志娟&&,在整治範圍方面,新一輪背街小巷整治提升的範圍從核心區向全市域推廣,覆蓋十六個區建成區的背街小巷。整治標準也更加精細,根據街巷的不同基礎條件和整治的不同階段,按照達標、精治、維護三大類進行分類管理。整治內容更加豐富,緊緊圍繞居民“七有”“五性”需求,以治理車輛亂停亂放、綠化不足、公共衞生等群眾反映突出的問題為重點,着力補齊街巷胡同的人居環境短板。“比如,上一輪背街小巷整治,可能只需要環境達標就行了。但是在新一輪整治提升中,有的街巷根據百姓訴求增加了休閒娛樂設施,有的增加了口袋公園,有的新增了無障礙設施,有的則挖掘共享車位解決停車難問題。新一輪整治,兼顧了環境提升和百姓宜居的雙重要求。”
綜合治理
集中連片推進更新
一直以來,如廁都是東中胡同22號院居民最頭疼的事。過去,院裏只有旱廁,夏天發潮,排水不暢,還有異味。就在不久前,西城區精準對接居民需求,試點為東中胡同22號院進行“一院一策”改造,乾淨衞生的戶廁一下子解決了居民的如廁難題。
今年是新一輪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整治提升進一步向“縱深發展”。
“背街小巷整治提升推進到一定程度,我們發現,如果整治提升不僅僅局限於一條街巷,而是以一個街區為單元,集中連片推進更新改造,會更加有助於整治的深化。”陳志娟&&。為此,2021年,北京連片推進背街小巷更新改造,北大紅樓周邊、王府井地區、愛民街、天橋、西海子、復興裏這6個“街區”入選首批試點。“今年,試點將進一步深化,全市選取的17個片區進行試點,每個都有自己的特色。”
背街小巷整治提升還將進一步向“地下延伸”。陳志娟舉例説,有的片區雖然地面上光鮮,地下卻存在雨污未分類、管線排水不暢等問題,因此,今年將選取部分背街小巷中的院落,進行地下管線施工改造。同時,今年還將深入部分核心區院落,“一院一策”進行規劃,為居民進行戶廁改造。
(原標題:北京3958條背街小巷環境面貌整體改善,多虧這套“加減法”)
-
0!北京昨日本土無新增
-
牙一咬就能聽文物講解!國博推出“説唱陶俑”語音導覽棒棒糖
-
“加減法” 北京3958條背街小巷環境面貌整體改善
-
《京津冀藍皮書:京津冀發展報告(2022)》在京發布
9日,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北京聯合發布了《京津冀藍皮書:京津冀發展報告(2022)——數字經濟助推區域協同發展》。
-
老基地變形記:全鏈條擦亮科技服務“北京名片”
從老電子工業基地到匯聚全球500強、互聯網科技新興企業以及集成電路、光子等前沿創新“種子”的高科技産業高地,北京東部的酒仙橋地區正上演着一場變形記。